content

細數古代最奇葩的6位狀元(組圖)

 2022-11-28 11:1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6
    小字

明代繪畫中所描繪的殿試。(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明代繪畫中所描繪的殿試。(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然而,要當狀元,除了靠實力,還需要運氣和機遇。「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下面就來看6個奇葩的中狀元故事。

1、鴨蛋狀元

明萬曆三十五年丁未科狀元黃士俊,家裡很窮。34歲時,想進京趕考,找岳父去借路費。岳父見他衣衫襤褸,連客廳都沒讓他進,只給了他兩個鴨蛋。岳父家的僕人可憐他,偷偷給了他一點錢。沒想到,這個黃士俊竟然高中狀元。

後來他以「鴨蛋」為題,寫了一篇文章,送給岳父。其中很多名言警句,廣為流傳。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情都在變化之中。窮人可能變成富人,乞丐也可能變成狀元。

2、抓鬮狀元

崇禎皇帝即位後,求賢若渴。崇禎元年,即開科取士。殿試後,閱卷大臣精心挑選了前36名的卷子,呈給崇禎審定。

崇禎擔心憑自己的眼力不能選出賢才,於是焚香禱告上天,請求賜給真才。然後將這36名進士的名字抄下,做成鬮兒,放入罐內,再用金筷子去夾。結果夾了三次,都是劉若宰,因此就定劉若宰為狀元。

3、候補狀元

廣東番禺人梁於渭,揚言自己一定能奪魁,結果只考了個二甲112名。

回家後覺得臉上無光,便在自家大門和燈籠上都寫上「候補狀元及第」字樣,自稱「候補狀元」。

狀元
得中狀元與個人、祖輩的德行都有關聯。(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4、揚名狀元

明孝宗時,28歲的康海進京參加會試,他發誓要奪得第一名,可惜他僅得了第四名,第一名被魯鐸奪去了。

康海不服氣,對眾人說:「會試時讓了魯鐸,殿試時決不再讓他人!」殿試時,康海一舉奪魁,連明孝宗也對他的文章讚不絕口:「我大明一百五十年來,無此佳作,此卷變今絕古!」遂硃批康海為狀元。

這時的第二名孫清便對他不服氣,對眾人說自己的文章比康海的強多了。待他看到康海及第時的文章時卻心悅誠服,跑到康海家裡,對著他拜了半天,稱自己甘願為徒。皇上、首輔和同年的讚譽,使得康海名揚天下。

5、僥倖狀元

畢沅中狀元前是軍機處的一個小官,在那年的4月25日夜,他與同僚儲重光、童鳳三人在軍機處值班。此三人都順利通過了會試,準備參加於4月26日舉行的殿試。

儲、童二人想回寓所準備明天的殿試,便對老實的畢沅說:「我倆書法好,有望奪魁。你書法不行,就別做非分之想了,替我倆代勞吧。」清朝殿試的確有偏重書法的現象,而畢沅的書法又的確不行,就答應了。

當夜,陝甘總督關於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摺轉到軍機處,畢沅詳加研讀。沒想到第二天殿試考時務策,題目正是關於新疆屯田事宜的。畢沅胸有成竹,揮筆立就。

開榜結果,畢沅高中狀元。儲重光中了榜眼,童鳳則列二甲第六。當儲、童二人得知那晚的「代勞」事後,無不嗟嘆。

6、餑餑狀元

李蟠是康熙年間丁醜科的狀元。他有三大特點,一是身材特高,二是特別能吃,三寫字特慢。所以在殿試時揣了36個饅頭,帶足了乾糧。

天黑時,考生們都交了卷,李蟠才剛剛開了個頭,監考官過來催他交卷。他急得滿頭大汗,聲淚俱下地央求主考官;「學生畢生之業,在此一舉。請千萬不要催逼,容我慢慢寫完。」監考官見他可憐,就發給他幾支蠟燭。這時他帶的36個饅頭早已吃完,又厚著臉皮要了幾個饅頭,挑燈夜戰。一直寫到深夜才交卷。

康熙帝知道這件事後,不但不怪罪他,反而認為這是一位難得的苦學之士,竟破例讓他當上了頭名狀元。

​與他同榜的探花做詩一首調戲李蟠:「望重彭城郡,名高進土科。儀容好絳勃,刀筆似蕭何。木下還生子,蟲邊還出番。一般難學處,三十六餑餑」。

自此,「餑餑狀元」李蟠傳遍士林。

責任編輯: 小凡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