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圖片來源:看中國製作)
《淮南子》是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收集史料、文獻集體編寫而成的一部著作,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梁啟超說:「《淮南鴻烈》為西漢道家言之淵府,其書博大而和有條貫,漢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淮南子》成於眾手,內容廣博,融合先秦諸子的思想。《淮南子》於20世紀有英文和日文的全譯本,以及法文和德文的節譯本,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
本篇為讀者介紹《淮南子》中《原道》的部分內容。
【原文】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神與化游,以撫四方。是故能天運地滯,輪轉而無廢,水流而不止,與萬物終始。
[大意]上古時代的伏羲、神農二位帝王,掌握了道的根本,而居於天下正中。他們的精神與自然造化融合,覆蓋著天下、並以此安撫天下四方。因此使天能運行地能靜凝,像輪繞軸轉永不停息,像水在流動永不休止,與天地萬物同始同終。
【原文】風興雲蒸,事無不應;雷聲雨降,並應無窮。鬼出神入,龍興鸞集,鈞旋轂轉,周而復帀;已彫已琢,還反於樸。無為為之而合於道,無為言之而通乎德,恬愉無矜而得於和,有萬不同而便於性。
[大意]如風起感應雲湧、雷隆相應雨降,相互呼應的事沒有窮盡。又像鬼出神入,又如神龍躍起鸞鳥興集,還像鈞旋轂轉週而復始。已被彫琢卻又還返質樸。行順應自然之事來契合「道」,無為言之來符合「德」。恬靜愉悅不矜不驕求得和順,包容萬有不求齊物合於天性。
註:無為,有學者認為,不能理解為無所作為。無為的解釋多種多樣。一種認為,經過有為的思考,以時勢、趨勢的判斷做出順勢而為的行為,即順應自然的變化規律,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而不人為做作,從而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一是崇尚天道(自然法則),即人與自然界之間的自然無為。二是崇尚人道(人事規範),即人類活動應與天道般自然無為。無為,有清靜自守之義,是道家以「道」修身所要達到的「合於道」的理想境界。能達到這種理想境界便無所不能為。
【原文】神托於秋豪之末,而大於宇宙之總。其德覆天地而和陰陽,節四時而調五行。呴諭覆育,萬物群生,潤於草木,浸於金石;禽獸碩大,豪毛潤澤,羽翼奮也,角觡生也;獸胎不贕,鳥卵不毈;父無喪子之憂,兄無哭弟之哀;童子不孤,婦人不孀;虹蜺不出,賊星不行,含德之所致也。
[大意]其神既依托於細微毫末之中,又擴充至廣大宇宙之內。其德性使天地柔順而陰陽和諧,四時節順而五行有序。能愛護、煦育萬物,繁衍生長;能滋潤草木,浸滲金石;使禽獸長得碩大肥壯,毫毛豐澤光亮,翅翼堅壯有力,骨角生長正常;使走獸不懷死胎,飛禽孵蛋成鳥;使父親無喪子的悲痛,兄長無失去弟弟的哀傷;使孩童不會成孤兒,女子不會成寡婦;使異常虹霓不會出現,熒惑妖星不會運行。這些都是兩位帝王廣懷德澤所致。
(待續)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