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少子化嚴重 台灣生育率連續三年創新低(圖)

 2023-01-15 16:4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dv
國發會擔憂臺灣新生兒數持續減少。(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1月1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澤旭綜合報導)回顧2022年臺灣新生兒數只有13萬8986人,連創3年來新低,即便政府與社會都意識到少子化問題,陸續推行一連串相關因應對策,但統計結果顯示鼓勵生育的效果有限。國發會擔憂若臺灣社會持續朝少子化、高齡化前進,將是國家一大憂患。

經濟日報報導指出,大學生數量往往是一個社會高質人力的指標,但因為生育率長期走低,未來臺灣大學生數量將快速下滑。2022年18至21歲大學生已跌破百萬人,國發會推估,2028年更將跌破80萬人大關,只有77.7萬名大學生,較今年減少逾二成,產業界人才荒將形嚴重,將來恐怕沒有足夠新血投入產業界,缺工將呈長期趨勢。

臺灣生育率從2015年起連續7年皆下降,政府與民間都深知生育率低迷可能造成的問題。對此,行政院於2018年中整合各部會提出「少子女化對策計畫」,但隨即遇到COVID-19疫情爆發,使出生數連3年改寫新低。

中央社報導稱,社會普遍認知,結婚對數與生育率也成正比、相互對應,但統計顯示臺灣的結婚數從2015年起就一路減少,直到2022年才稍微回升。出生數亦然,疫情這3年間持續探底。去年新生兒人數減幅明顯,推測可能與龍年新生兒通常比較多、虎年比較少的傳統生肖效應有關。

臺灣人口學會理事長陳玉華表示,疫情期間各行各業受到衝擊,老百姓面臨減班、無薪假甚至失業,解決眼下的經濟壓力才是當務之急,考慮結婚或生子意願減少。如今人們漸漸從疫情封鎖中回覆正常生活,臺灣的婚育率是否回升仍需觀察。

陳玉華認為,少子化牽涉到廣大社會脈絡,尤其是高等教育擴張提升了人力資本,使許多人的人生就不會有「盡快進入婚姻」的選擇。社會多數人人生歷程漸漸延後,不論是結婚還是生育年齡都逐年緩升。統計1975年臺灣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齡是22.88歲,這個數字到2021年增加至31.23歲,有將近10歲的落差。

另外,工作影響婚育意願也是部分原因,聯合國人口基金2020年出版的研究報告指出,許多東亞國家女性在投入職場後,仍承擔大量家務勞動,嚴重影響還沒婚育者的的育兒意願。換言之,部分女性必須在工作和育兒之間二選一,避免同時進行導致無法負荷。

有伴侶的女性中,尚未生育者參與勞動市場的比例較高,但也有越來越多育有幼兒的媽媽選擇留在職場。

目前根據「性別工作平等法」規定,父母在孩子滿3歲前可以請最長2年的育嬰假,並且各自請領6個月的育嬰留職停薪津貼。2021年7月開始,津貼的所得替代率提高為投保薪資的8成。2022年初,育嬰假規定則修正為父母雙方可以同時請,鼓勵父母一同照顧小孩。但由於社會觀感等原因,大部分請育嬰假者皆為女性。

長期關注少子化議題的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呼籲政府應建立更完善的托育制度,使家長不會因為育兒擔心職涯發展中斷或經濟問題;未滿2歲嬰幼兒的家外送托率至少要達37%,確保普及、平價且優質的公共托育,才能真正催「生」。

同樣關乎生育率的托嬰問題,數據顯示居家保母以及托嬰機構能夠收托的量能近年持續增加,漸漸接近托盟所要求的37%基本托育率。但實際上,未滿2歲幼童送托的比率成長卻有限,這絕對不代表托育資源需求已經飽和,而是供需沒有對應。

托盟發言人黃喬鈴認為,政府應盤點托育資源的供需落差,以確認資源的配置是否符合家長需求。

接受專訪主責少子女化對策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指出,政府並非只有發育兒津貼,不做公共托育。以去年的少子女化經費新台幣624.93億元來看,用在育兒津貼部分僅199.79億元、佔32%,而托育公共化經費則高達55%。

林萬億引述國發會民調指出,逾6成民眾覺得因應少子化政策有效。細部來看,雖然認為育兒津貼無效者達55.3%,但仍有43.5%的受訪者認為育兒津貼有效。他表示,政府也清楚並非單一津貼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民調顯見仍有其必要。

林萬億強調,國際上挽救生育率的作法,基礎三政策就是育兒津貼、托育公共化,以及友善職場,這部分臺灣也是這麼做,顯示政策方向是對的,但仍會受到其他因素影響,因此已請國科會啟動研究,盼從租屋補貼、育兒津貼請領者的數據中交叉分析,找到根本原因。

至於未來改善方向,林萬億說,臺灣的托育津貼相比國際不算低,但是與公共或準公共化幼兒園政策互斥,只能二擇一;另外,日本分階段將津貼年限提高到15歲,臺灣目前是6歲,未來能否走向托育津貼與公共化政策共存,以及拉長補貼年限,都是討論的範圍。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