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龍乘風雲 老子和孔子的四段對話(圖)

 2023-02-10 06: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老子騎青牛,西出函谷關。
老子騎青牛,西出函谷關。(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孔子曾拜見老子,問了幾個問題,孔子十分佩服。回到魯國,眾弟子問道:「先生拜訪老子,可得見乎?」孔子道:「見之!」

弟子問:「老子何樣?」孔子道:「鳥,我知它能飛;魚,吾知它能游;獸,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網縛之,游者可用鉤釣之,飛者可用箭取之,至於龍,吾不知其何以?龍乘風雲而上九天也!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

第一段對話

老子送別孔子,贈言道:「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汝,願以數言相送。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於死,在於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揚人之惡也。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望汝切記。」

孔子頓首道:「弟子一定謹記在心!」

解釋:聰明的人容易死,是因為喜歡譏諷別人的過失。喜歡辯論還很厲害的人容易招禍,因為他們喜歡說別人的錯誤。如果是別人的晚輩,就不要把自己態度放高;如果是別人的下屬,就不要顯擺自己的高明。

感悟:月明星稀,月亮明亮的時候,星星就很稀疏。一個人太有才華的時候,就容易顯得別人黯淡無光。每個人都愛面子,太聰明的人容易損傷別人的面子。蘇軾遭難,蘇轍說:蘇軾何罪,獨以名太高。不顯山,不露水,默默把事情做好,才是避禍保身之道。

第二段對話

行至黃河之濱,見河水滔滔,濁浪翻滾。孔丘嘆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人之年華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不知何處歸?」

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

孔丘解釋道:「吾乃憂大道不行,仁義不施,戰亂不止,國亂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暫,不能有功於世、不能有為於民之感嘆矣!」

老子道:「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順自然之理而趨,遵自然之道而行,國則自治,人則自正,何須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哉?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則違人之本性遠矣!猶如人擊鼓尋求逃跑之人,擊之愈響,則人逃跑得愈遠矣!」

解釋:孔子面對河流感嘆,逝者如斯,自己年華老去,卻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老子卻說:人生天地之間,本來和自然一體,人的生老病死,和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其實沒什麼區別。自然而生,自然而死,順其自然,就不會迷失本性,心中常想功名利益,心中才會焦慮,才會生出煩惱。

孔子解釋說:我是擔憂仁義不能施行天下,戰亂不能停止,國政不能清明,而匆匆一生幾十年,所以我才會有一種大丈夫生於世間,卻不能建功立業,為民眾做些事情的感慨。老子說:天地沒人推動卻自然而行,日月沒有人推著卻可以井然有序,飛禽走獸不用人造卻也欣欣向榮,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哪裡用得著勞煩我們。人的生死榮辱,也都是自然之道罷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國政自然清明,人心自然歸正,哪裡用得著去提倡仁義禮樂呢。越是提倡這些,離人的本性越遠,就像是擊鼓追人,敲的越響,人跑的越遠。

感悟:孔子要推行仁義,但是人生短暫,怕不能施行,因此感嘆煩惱。老子卻說:仁義這個東西,順其自然,不要人為推動。對於老子的觀點,胡適先生曾有發揮:一個骯髒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一個乾淨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範,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佈的骯髒國家。

第三段對話

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丘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老子點頭說:「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群穢,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鑒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舍晝夜,盈科後進,善待時也。故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

「汝此去後,應去驕氣於言表,除志欲於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於大街,誰敢用你?」老子曰:「欲觀大道,須先游心於物之初。天地之內,環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順自然而生滅也,皆隨自然而行止也。知其不同,是見其表也;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觀其同,則可游心於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為一,無形無性,無異也。」

孔子問:「觀其同,有何樂哉?」老子道:「觀其同,則齊萬物也。齊物我也,齊是非也。故可視生死為晝夜,禍與福同,吉與凶等,無貴無賤,無榮無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樂,何處而不樂哉?」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說完,依依不舍地告別老子。

解釋:老子說,為什麼不學習水的德行呢?孔子說:水有什麼德行。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利於萬物而不爭搶,處在眾人厭惡的地方,這是謙卑的德行。江海能這麼廣闊,都是因為他可以卑下。天下沒有比水更柔軟的,卻也沒有比它更剛強的。這就是柔德。所以柔軟可以勝過剛強,它沒有「有」,所以可以自由出入於「無」。這就是不言之教,這就是「無為」。

孔子說:我知道了,大家都往高處走,只有水往低處走,大家都在容易的地方,水獨自在困難的地方,大家都是潔淨的地方,只有水在污穢的地方,它所在的地方,都是大家不喜歡待的地方,所以,誰能和他爭搶呢?老子:與世無爭,所以誰也不能和它爭。這就是水德。水無處不在,道無處不在,水不曾失敗。空而靜,適合為淵。損害自己,施恩不求報,這是仁。圓的地方一定打旋,方的地方一定折轉,塞住一定停止,掘開一定流出,這是守信。洗淨萬物,齊平高低,這是善於治理。東西放上能浮,看東西能清楚,衝擊起來勢不可擋,這是善於使用他的才能。晝夜不停,滿了再進,這是善於等待時機。善於聖人隨機應變;智者順其自然。

你此去,一定要禮讓恭謙,戒掉驕矜之氣,去掉臉上的志向和慾望,不然風風火火,氣勢逼人,誰敢用你。

感悟:這段話在《道德經》中有類似的表述。順其自然很難理解,所以老子用水來打比方。水就是懂得順其自然,所以可以成百谷王。無為不是消極應對。而是抓住時機,找準方法,善於使用才能,懂得尊重萬物必然存在的規律。不要以人為尊,而以天為尊,不要違逆天道,胡亂作為。

第四段對話

老子曰:「欲觀大道,須先游心於物之初。天地之內,環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順自然而生滅也,皆隨自然而行止也。知其不同,是見其表也;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觀其同,則可游心於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為一,無形無性,無異也。」孔子問:「觀其同,有何樂哉?」

老子道:「觀其同,則齊萬物也。齊物我也,齊是非也。故可視生死為晝夜,禍與福同,吉與凶等,無貴無賤,無榮無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樂,何處而不樂哉?」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說完,依依不捨地告別老子。

解釋:老子說,想要窺伺大道,就一定要把心放在物的本源上。天地萬物,看起來不一樣,但是其實本質是相同的,都隨著天地自然運行。萬物不同只是表面,相同才是內在。捨不同,觀相同,才能瞭解萬事萬物的道理。萬物本源,是一,沒什麼性狀,沒什麼區別。

孔子:觀察到相同,有什麼快樂的嗎?老子說:物我齊一,是非、物我、生死、晝夜、福禍、吉凶、貴賤、榮辱,都沒什麼區別。心中古井無波,自得其樂。

感悟:一念不生,萬念不在,空空如也。老子在講去「我執」,把「我」放下,把自己腦子裡的條條框框都放下,把所有的偏見都放下。才能看到萬物相同的本質。比如:你分辨好人壞人,那就無法懂得「人」的本質,見識上有愚妄,情緒上就有波動。只有萬物其一,物我不分,心靈才能真正安寧快樂。

責任編輯: 張雲峰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