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裡說:「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此三者可以遠害,更能養德。」(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唐代詩人張九齡曾說:「人之所以為貴,以其有信有禮。」
教養,是一個人身上最高貴的品質。那麼,什麼是教養呢?
《菜根譚》裡說:「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此三者可以遠害,更能養德。」
1、不責人小過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生活中,人人都可能犯錯誤,而有些時候,別人的過失,還可能給我們造成傷害。但是,倘若我們錙銖必較,處處報復,那只會讓矛盾激化,反過來自己也受到更大的傷害。
做人要心胸豁達,與人為善,對別人的語言冒昧、行為過失,不要太過放在心上。如此,才能「退一步海闊天空」,人生之路越走越寬。
宋朝時的呂蒙正就是一個不愛記人過的坦蕩之人。
呂蒙正剛擔任參知政事,進入朝堂時,有一位官吏在朝堂帘內指著他說:「這小子也來參政啊?」
呂蒙正對此絲毫不在意,但與他同行之人卻憤怒異常,要追查這名「狂妄小人」的官位和姓名。但呂蒙正制止了他們,說:「若一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忘,固不如毋知也,不問之,何損?」
所謂得饒人處且饒人,聰明人不會揪著別人的過失不放,這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教養。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不責人小過」的寬容,也是處理人際關係的一劑良藥。
所謂:閑談莫論人非,靜坐常思己過。
一個不念人尤、只記人好,懂得寬宥與饒恕的人,會贏得他人的喜愛與尊重,也會為自己換來歲月靜好。
2、不發人陰私
做人,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隨隨便便,把任何事都說出去,尤其是別人的隱私。
北宋時期,年輕有為的富弼經范仲淹推薦,被宋仁宗任命為河陽判官,後來又升為開封府推官。
因政績突出,後來,富弼升為宰相。然而此後,他與王安石主張變法的意見不合,
嘉祜年間,富弼官居宰相。王安石在朝廷力主變法,富弼與王安石主張變法的意見不合,常發生爭執。於是後來,他辭去宰相之職,回到故鄉隱居。
即便如此,富弼也從未在別人面前說過王安石半句不是,更從不隨便表示自己的喜怒。
這就是成語「守口如瓶」的典故。
古人說:「吉人寡言語,躁人之辭多。」
能夠保守他人交付自己的秘密,是一個人具有誠信與公德的表現。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靜水流深,胸中有萬千丘壑卻從不張揚。
做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嘴,守口如瓶,是一個人最難的修行。
3、不念人舊惡
之前,朋友圈裡很流行一種說法:要看清一個人,就看他在別人面前怎麼評價你。
一個人總是說你壞話,揭你短處,一定不值得交往。
人一輩子是一個不斷修養自己、提升自己的過程。
中國有個成語,叫「既往不咎」。
事情既然過去了,無論是非與否,如今再提都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三國志》裡有這樣一個故事:
曹操稱帝后,將卞夫人封為皇后。但曹操的第一任妻子丁夫人,絲毫沒有把卞夫人放在眼裡,處處以「輩分高」壓制卞夫人。
後來,丁夫人被休,卞夫人成了名副其實的「正妻」。但卞夫人非但沒有報復刁難丁夫人,反而比以前對她還要好,丁夫人大為感動。
更難得的是,丁夫人過世後,卞夫人向曹操請求,大葬丁氏,將其喪事辦得風風光光。
報復,是人性中的一個死結,必須把它解開。
「當下不雜,既往不咎,將來不迎。」
聰明人,會用豁達的心靈化解種種怨恨,人生的路也會因為寬容而越走越寬。
責任編輯: 明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