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國是」與「國事」有何不同?(圖)

 2023-03-08 13:3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清乾隆《萬國來朝圖》局部,前為太和門,後為太和殿。
清乾隆《萬國來朝圖》局部,前為太和門,後為太和殿。(圖片來源:公用领域) 

今天來談談漢語詞彙中的「國事」與「國是」。你可能會覺得奇怪,這兩個同音詞,應該意思相同,但「國事」與「國是」的意義,實際上並不相同。

「國是」一詞,《大宋宣和遺事・元集》中有載:「先帝繼之,兩遭簾帷變更,國是未定。」其實,「國是」一詞的使用,較早出現在南朝范曄《後漢書》。

《後漢書・桓譚馮衍列傳》:昔楚莊王問孫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為國是也。」叔敖曰:「國之有是,眾所惡也,恐王不能定也。」王曰:「不定獨在君,亦在臣乎?」對曰:「君驕士,曰士非我無從富貴;士驕君,曰君非士無從安存。人君或至失國而不悟,士或至饑寒而不進。君臣不合,則國是無從定矣。」莊王曰:「善。願相國與諸大夫共定國是也。」《後漢書》中的「共定國是」,後來演變為「共商國是」。

在中國大陸詞典中,一般將「國是」簡單解釋為國家的「大政方針」。然而,「國是」真正含義到底是甚麼?

筆者查閱古籍資料後發現,《說文解字》裡講「是,直也。從日、正」;「正,是也」;「直,正見也」。原來「是」的字形,上面是「日」,太陽、光明,下面是「正」字的變形,而且在語義上「是」 、「正」、「直」三字可互相解釋。

所以有學者認為「是」的原意就是「向著太陽的方向走」會意為「正確」,「是」也因此有類似追隨、方向的含義,比如「唯某某馬首是瞻」、「唯才是舉」,也進一步由此引申出指向其含義、分類、解釋的用法。另外「是」的下面是「正」字,因此「正是」在古文中也有 「匡正、引導」之意。比如《詩經》中的「淑人君子,正是國人」。

知道了「是」的原意,那麼「國是」的含義就明晰了:佛家講正見,一個國家其實也需要正見,因此「是,直也」「直,正見也」,「國是」就是國家所必需的正見。筆者認為,「國是」就是:國家在最根本的原則性大是大非問題上,是走向光明或黑暗,是回歸正統還是墮落變異,是信仰神還是跟魔走,是正是邪等等所必需的正見。

現在大陸一些詞語解釋上認為「國是」只是相對重大的國事,「國是」的概念包含在「國事」中。

對這一點,筆者並不認同。筆者認為,在古文中「國是」與「國事」是不能混淆的,例如光緒帝戊戌變法時頒布「定國是詔」中的「是」就不能寫成「事」,就連中共自己開個甚麼會,也要假惺惺的說「共商國是」。

筆者認為,國事只是國家具體的事務;政治只是一些政治人物為了得到、保住或分享權力、利益,為了誰上臺、下臺、掌權而產生的爭鬥、合作等一系列事件,特別是到了歷史後期,其中很多手段都是不光彩的,因此,在神明的眼中,政治背離了一切正的,是骯髒的;而國是則是國家根本上的大是大非問題,決定著國家前途命運,未來是光明或黑暗,關係著這一個國家,甚至是涉及更多國家的眾生的未來前程與整個生命,其含義遠遠超出了國事與政治。

責任編輯: 初新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