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將支出50萬億 還有66萬億債務黑洞(圖)
地方政府負擔保責任的隱形債務已經達到66萬億元。(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根據中國官方發布的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報告,今年有近50萬億元人民幣財政資金支出,那麼錢從哪兒來?另外,地方政府除了自身的35萬億元債務,還有負擔保責任的隱形債務已經達到66萬億元。
根據中共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查的《關於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下稱「預算報告」),對今年財政資金支出作出安排。
預算報告也俗稱為「國家賬本」,反映中共政府對今年收入的預期,而這也體現了其對經濟社會形勢的預判。
中共政府有「四本賬」,分別是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根據「四本賬」直接加總,今年財政支出總計約49.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去年增加近3萬億元。在中國經濟進入下行週期之時,確實需要增加財政支出,發揮本來應有的調節作用。
財政支出主要體現在兩大指標:一個是一般公共預算賬本中的赤字率。赤字率(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越高,財政赤字(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差額)規模越大,意味著財政刺激經濟力度越大;另外一個指標是政府性基金賬本中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下稱「專項債」)。專項債規模越大,意味著地方政府投資規模增大、負債增多。
根據預算報告,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擬安排赤字3.88萬億元,比2022年增加5100億元(均由中央財政負擔);財政赤字率從去年約2.8%提高至今年的3%;擬安排專項債3.8萬億元,比去年(3.65萬億元)增加0.15萬億元。
除了一般公共預算賬本外,地方政府十分依賴的政府性基金預算賬本也備受輿論關注,因為涉及預判賣地收入的情況。
預算報告顯示,今年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預計為78169.9億元,增長0.4%。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74021億元,增長0.4%。
賣地收入佔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比重達到九成,去年受房地產市低迷的影響,地方政府賣地收入大幅下滑。
海外智庫「天鈞政經」研究員任重道撰文《「國家賬本」公布 習近平遇到一個大麻煩》指出,沒錢才是習近平遇到的大麻煩。因為對外「大撒幣」買通外國政府官員和企業,對內拉攏軍方和官員、對付百姓的「維穩」等等都需要錢。
文章解讀中共四個賬本:
一般公共預算,是對以稅收為主體的財政收入,主要是全體中國人創造財富並且要繳納大量名目多而又模糊的稅。
政府性基金預算,主要由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組成,即地方政府賣地收入佔大頭。
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是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的包括醫保及養老金在內組成的,即老百姓的救命錢和養老金,算成了中共的收入。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主要用是國有企業經營性收入、費用性支出和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用來補充中央財政)等。
文章強調,2022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2021年增長0.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則增長6.1%。支出增幅是收入增幅的十倍,防疫開支就佔了總財政支出的三分之一。
另外,除了地方政府債務35萬億元之外,還有規模龐大的隱形債務,這都是阻礙經濟發展的「炸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個月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地方融資平臺的債務總額暴漲,已從去年的57萬億增加至66萬億元人民幣,約9.5萬億美元,比重超過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
國際信譽評級機構惠譽國際的數據顯示,中國地方政府通過融資平臺今年到期的海外債券金額增加至7900億美元,約5.5萬元人民幣,達到202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路透社3月10日發表的一篇分析文章說,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高達9萬多億美元,而且還在持續增長當中。一些地方政府要求銀行給予債務展期,下調貸款利息。地方政府目的是爭取騰挪的時間,推遲違約發生的時間。
總部設在香港的東方資本研究院的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安德魯·科利爾(Andrew Collier)對路透社表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已經成為中國金融系統的「黑洞」,它被用來填補地方政府的收入與開支的缺口。
科利爾表示,地方政府沒有財政盈餘,無法償還所欠債務,「我預計許多地方融資平臺都會崩潰,銀行或許會悄悄重新注資,使一些銀行和債券持有者面臨違約的風險」。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