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訪港6日。(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看中國2023年4月18日訊】(看中國記者梁路思、李淨瑤採訪報導)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訪港進行6日考察,聽取香港官員匯報並和商會代表見面。《看中國》就此採訪了時事評論員潘焯鴻,他指出了夏寶龍訪港的不足之處,以及港府官員的傲慢態度。
潘焯鴻表示,夏寶龍訪港只聽建制派的片面聲音,與會者都是受邀人士,這些都未能更好地反映香港市民的聲音。他說:「夏寶龍親自來港看一看、聽一聽香港是怎樣的。如果他是面對香港社會各界,面對香港市民,他聽的聲音會比較廣闊。但他似乎參加的會議都是集體見面、閉門見面,那表示他聽到的聲音是:一、被安排的,與會人士是被邀請的;二、在閉門下進行;三、集體見面會。在此情況下,與會人士是不太敢說負面東西的。所以,他聽到的東西與中聯辦回報給北京的基本上沒有不同。」
潘焯鴻認爲,這種形態顯示了會議似乎更著重於表態,那就是突出了夏寶龍的地位和角色遠比中聯辦更高,「因爲他還未離開香港,他會與香港市民見面嗎?這還是個問號。但這次他表達了幾個重要的信息。」
一、憂患和鬥爭
夏寶龍認爲香港還有一些憂患和鬥爭意識未根除。「鬥爭」指的是香港人移民英國或其它國家後,通過YouTube或其它社交媒體,將他們的東西「倒灌」回香港,而夏寶龍的反應是,中央將應付這一切。因此,未來香港可能會擬定假新聞立法,例如利用類似新加坡的假新聞法,限制社交媒體上的資訊。如果民衆覺得媒體上言論是假的,必須自己停止它,以防止海外意識「倒灌」。
二、明日大嶼非北京要做
夏寶龍聽了有關明日大嶼的報告,並表態說明日大嶼的計劃不是北京叫香港做的,而是港府自己說要搞的,北京的角色僅是支持。潘焯鴻說:「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的明日大嶼計劃必須要進行,根本是假傳聖旨。她向夏寶龍解釋該計劃時,夏寶龍並未說一定要做,他只是聽她匯報。這表示,該計劃是香港政府自己要做,北京還未表態以及全面支持,他們還須要聽甯漢豪介紹該計劃。」
三、反對不等於民主
夏寶龍見立法議員時說:反對不等於民主。
潘焯鴻分析道,民主其實是反映香港市民的意見,議會裏的議員是代表市民,代表市民的聲音。「其實,反不反對不重要,重要的是香港政府願意聽市民的聲音。如果香港政府有錯,例如亂搞明日大嶼計劃,以及亂估價,那麽沒理由他們不聽市民意見就霸王硬上弓,因爲最後將由市民承擔一切後果,包括加稅。」
四、遊行不代表民主
夏寶龍提到香港以前有大量遊行,容易鼓動情緒,對社會沒好處,強調有遊行不代表就有民主。一些建制派議員則說:「不是嬰兒,越哭得到越多奶」。
潘焯鴻表示,這些議員說的話其實是在貶低港人,非常卑鄙。其實政府應該視港人是成熟的,並且有權表達意見,他們應該尊重市民的意見。
另外,潘焯鴻還指出了夏寶龍訪港的一些不足之處:
1、只聽片面聲音
另外,潘焯鴻認爲,夏寶龍這次只聽片面聲音、閉門的聲音,與會者都是受邀的,因此他聽到的聲音都不能反映全港市民的意見。
2、沒有考察港府的不足
潘焯鴻表示,夏寶龍沒有考察香港政府的不足之處,「香港政府是不是做得很好、所有事都做得好?絕對不是。夏寶龍的態度是完全相信香港政府,這是個不足之處。你必須瞭解香港市民爲何仍然覺得痛和覺得不滿,他們覺得痛和不滿,可能是因爲政府的官員表現不好。香港政府的官員不聽市民的意見,夏寶龍似乎看不到這一切。」
「在香港政府的愛國者治港政策下,只有一種人可以進入其管制班底。那些愛國者大部分是擦鞋仔(馬屁精),他們多數是看風使舵的擦鞋仔,沒有真正的實力,所以他們的表現都非常不好。」
「反對」是經過思考與理解
潘焯鴻指出,由於夏寶龍只聽建制派的片面聲音,所以要北京看到香港市民的實際想法,從而改善施政是很難的,除非夏寶龍肯用剩下的時間去見香港各界社會,願意聽他們的反對聲音。
「反對不一定對,也不是說反對就一定是民主,但是反對聲音在某種程度上是經過思考,經過理解香港政府的行政和政策,他們看到香港政府上不足的地方,所以才有反對意見。這種意見是很寶貴的,這才是真正改善港府政策的其中一個辦法。如果將這類意見全部過濾不聽,結果只會導致一個後果,民怨越積越多,這就會形成夏寶龍所謂的憂患和亂根。」潘焯鴻說。
港府傲慢不願聽市民聲音
關於政府擔憂香港被外國勢力影響或分裂的問題,潘焯鴻認爲,如果香港市民安居樂業,可以快樂和對生活滿足,那麽就不會被外國所影響。但若是政府不願改善行政,仍然將『垃圾』擺在重要位置,香港市民就會覺得痛和不開心。
潘焯鴻表示,香港市民要的不只是舞照跳、馬照跑或繼續炒股票賺錢,他們會看政府如何處理事情,例如明日大嶼、啓德民怨等。「從香港政府處理這些問題的方式,他們普遍上是以傲慢態度來對待港人聲音,根本不理市民的反對。」
他認爲,要改善港府施政應該找優良的人才,不能將香港人分爲「愛國者」和「非愛國者」。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