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鉤進行中:外資離華 中國資本也撤離西方(圖)
外資和中國資本呈現「脫鉤」狀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7月2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經濟不斷下滑,但北京當局反覆無常的政策,讓外資信心消失殆盡並不斷撤離中國。而「戰狼」式外交讓北京與西方的關係緊張,中國對發達經濟體的投資規模正在大幅縮減,呈現「脫鉤」狀態。
中國資本撤離西方
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地投資東南亞的工廠以及亞洲、中東國家和南美洲的採礦和能源項目,北京正試圖鞏固與這些國家的聯盟關係,確保獲得關鍵資源。隨著西方與北京緊張關係加深,中國投資者正從西方撤離。
據《華爾街日報》7月26日更新的報導,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整理的一份有關中國投資的初步估計,今年到目前為止,中國資本最大的接受國是鎳資源豐富的印度尼西亞。鎳是許多電動汽車電池的關鍵原料。
中國對印尼的投資佔總體投資額的17%,而擁有豐富鎳資源的印尼為中國新能源及汽車行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充足保障。中國通過積極投資這些非西方國家來鞏固聯盟,確保關鍵資源的供應。而去年,中國在亞洲、南美和中東地區的投資總額比2021年增長了13%,達到了245億美元。
聯合國的數據表示,2022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同比下降18%,與2016年海外投資熱潮時期創下的峰值相比,下降了25%。
報導認為,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講,這種轉變也是一個縮影,折射出全球化退潮和地緣政治緊張更有可能加劇的世界格局。
有專家分析稱,中國向國外發達經濟體輸送投資的空間正在縮小。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高路易(Louis Kuijs)認為,受限於中國脆弱的經濟形勢和地緣政治壓力,未來三到五年,中國的海外投資規模不太可能大幅擴大。
美國企業研究所經濟學家史劍道(Derek Scissors)認為,只要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位,中國就不會再現2016年的海外投資熱潮。
上一個十年,中國投資者在西方國家掀起了一股投機狂潮。2015年,保險公司安邦集團(Anbang)以19.5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這在當時是有記錄以來最大規模的美國酒店收購案。
安邦集團於2018年被中國官方接管,不久之後,安邦集團創始人吳小暉被判處有期徒刑18年,並被沒收財產105億元人民幣。
另據美國企業研究所和另一家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在G7(七國集團)國家進行了120項投資,其中63項在美國。但去年中國在G7的投資只有13項,且投資總額從840億美元縮減到74億美元,中國總對外投資的佔比從一半下滑至18%。
外資撤離中國
中國商務部7月21日就最近頒布的新版《反間諜法》相關問題向外國在華企業代表作出說明,以打消他們對該法的疑慮。參加這次圓桌會議的有中國美國商會、中國歐盟商會、中國日本商會、中國韓國商會等三十多家會員企業代表。
今年以來,北京當局掀起所謂的「反間諜」活動,在外商和外國媒體中引起寒蟬效應。這一場突如其來的變動讓西方管理顧問公司、審計公司等機構遭遇了一連串的突擊搜查、調查和拘留行動。與此同時,《反間諜法》的拓展使外國公司高管愈發擔心,在中國開展市場調研等常規商業活動可能被視為間諜活動,這導致了外資、外企對華投資的信心消失。
在中國西南部四川省的省會成都,一位貿易官員最近赴歐洲招商引資,最終卻空手而歸。這位官員說,在他對歐洲招商引資的20年生涯裡,這是第一次連一份諒解備忘錄都沒有簽到。
根據研究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分析師Mark Witzke對政府數據的分析,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額降至200億美元,去年第一季度則為1,000億美元。
高盛(Goldman Sachs)經濟學家預計,今年中國的資金流出額將抵消投資流入額,對一個在過去40年裡資金流入一直多於流出的國家來說,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變化。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