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何謂「以德報怨」?(圖)

 2023-12-17 0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以德報怨,則寬身之仁也。
以德報怨,則寬身之仁也。(圖片來源:手繪插畫志清/看中國)

成語「以德報怨」,出自於由孔子弟子所記錄的《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其實,老子的《道德經》亦提過「以德報怨」。今天就來瞭解一下吧!

〈憲問〉篇的這一段話的大意是:有人問孔子:用恩惠來回報仇恨,你覺得怎麼樣?孔子的回答是:如果用恩惠來回報仇恨,那用什麼來回報對我們有恩惠的人呢?不如用正直之道對待仇人,除非別人用恩惠待我,我才同樣的用恩惠回報他。

《禮記·表記》也記載了一段類似的話,孔子當時是這麼說的:「以德報德,則民有所勸;以怨報怨,則民有所懲。」及「以德報怨,則寬身之仁也;以怨報德,則刑戮之民也。」這些話也是在討論謝恩報怨的方法。「以德報怨」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不記仇恨,反以恩德回報他人。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三章則云:「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孔子在《論語》中,主要講述的是「以直報怨」,老子的《道德經》則是「以德報怨」。那麼,這兩者有何不同呢?其實,主要是應用場景的差別。孔子教導人們的是人世間為人和處事的道理,而老子的《道德經》給人留下的是修煉提升的文化。從修煉的角度看,德是相對於業而言,做好事可積累德,做壞事則會造業。修煉者對待人世間的怨懟,都站在守德的基點上去對待。老子與孔子分別講述的卻是不同層次的理。

雖然,當今人世的道德下滑得如此嚴重,但同時間也有人在講究「以德報怨」。即使這兩種狀況的反差極大,但我們仍能從中看出古人留下的「中庸」之道的意義所在。人生在世,就應該以相應的道德和倫理準則規範自己的行為,做到不偏不倚,中和守正。畢竟,人乃萬物之靈,不管身處何地、不管發生何事,都不應該以任何堂皇的藉口而偏離正念與善念。   

(本文取自:王舍微〈成語典故評註:以德報怨〉一文,並經過刪改。)

責任編輯: 初新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