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1日,等待裝船的比亞迪電動車堆放在江蘇省蘇州港太倉港國際貨櫃碼頭。(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2月2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全球AI、半導體產業欣欣向榮,台股開春後直衝萬九,日經指數更創下歷史新高,台積電於熊本設廠更是關注焦點,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這些都是令人振奮的好消息,但中國正將過剩產能銷到全世界,今年最慘的「慘業」很可能是電動車。
謝金河在臉書以「今年的慘業已呼之欲出」為題發文表示,美國主管國際事務的次長Jay Shamvaugh出來示警,中國正把過剩產能銷到全世界,中共扶持製造業,將造成傾銷及貿易衝突。美國點名的產業是電動汽車、鋰電池及太陽能電池模組,「今年看起來最慘的慘業很可能是電動車!」
中國汽車品牌比亞迪日前推出betway体育手机网 電動車款「秦PLUS」,最低僅79800人民幣便能入手,消息一出,震撼全球。對此,謝金河說,經歷了全中國的造車運動,中國已搖身變成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廠,更可怕的是中國的低價電動車正銷往全世界。
最近媒體報導,鹽田港停滿準備銷往歐洲的電動汽車,過去百年以來的汽車生產大國,從美國、德國到日本,無一不被撼動。於此同時,許多歐美業者紛紛要求政府須對中國的電動汽車課徵反傾銷稅,因業者擔憂整個產業恐將被中國殲滅。
謝金河直言,德國製造業已感受到沈重壓力,且過去技術一直遭受剽竊的BASF,也已將中國工廠賣掉,「德國的汽車製造,一向是德國的驕傲,如今也面臨削價挑戰」。
謝金河坦言,雖說今年AI帶動的產業革命,帶給全球創新的活力,同時也帶動資本市場的奔馳,「但另外的世界卻陷入產能過剩的殺戮中」,他指出,中港股市在暴力救市下,連續上揚7個交易日,但是出產電動車的比亞廸、小鵬、蔚來等反彈力道微弱,僅業績轉虧為盈的理想好一點。
此外,更上游的鋰電池產業在鋰價、鎳價大跌下,寧德時代、贛鋒鋰業股價跌很深,但彈力並不強。太陽能電池的隆基綠能也是養豬虧損纍纍的新希望,牧原股份仍在創新低附近徘徊。
謝金河表示,這個現象透露了「2024年中國過剩產能將大殺四方」,像臺灣的水泥、鋼鐵,石化、面板、太陽能電池模組及LED,看起來壓力會加重,如果業者沒有積極轉型,未來的殺戮會很久!今年的焦點可能是在電動車。
上週,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美中2月初在北京結束了為期兩天的經濟工作小組(EWG)會議,雙方就兩國經濟前景交換了意見。會談中,美方對中國某些產業的產能過剩表達了擔憂。特別是中國的電動車、太陽能板和鋰電池等乾淨能源領域。
率團訪問北京的美國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次長夏包(Jay Shambaugh)表示:「我們擔心中國的產業支持政策,以及更側重供給而不考慮需求從哪裡來的政策,可能導致中國產能過剩,且最終將衝擊世界市場。」夏包說,不只是美國感到擔憂,「世界其他國家將會做出回應,他們不會以新的反中方式做出回應,而是對中國的政策做出回應」。
據報導,產能過剩問題是本月末在巴西聖保羅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一個討論焦點,也將是美國財長葉倫今年晚些時候訪問北京時的「主要議題」。
中國雖然承認產能過剩帶來的風險,但尚未制定出解決這一問題的明確計畫。據美國金融顧問機構伯恩斯坦(Bernstein Research)的估計,截至去年12月,中國汽車製造商中的佼佼者比亞迪僅在中國新增的產能就足夠每年生產400萬輛汽車。這一數字比2023年比亞迪的銷量多100萬輛。
中國商務部2月7日發布的一份聲明顯示,中國政府積極支持本國汽車製造商參與出海參與全球競爭,並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支持新能源汽車產商在境外設立研發中心、與境外企業合作,優化電動汽車電池出口程序並縮短業務辦理時間,金融體系優化支持手段等等。
中國電動汽車的擴張計畫已在歐洲和美國受到密切關注。去年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產業發起反補貼調查。歐盟競爭事務專員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17日指出,歐盟準備使用貿易工具來解決中國不公平的貿易行為。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經濟問題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則表示,美國應該向中國施壓,以提振內需,「假設所有這些都無法奏效,華盛頓可效仿歐盟並啟動調查,這可能也會導致對中國的進口限制大幅擴大」。
德國之聲報導稱,從今年起,美國《通貨膨脹削減法》(IRA)第30D條生效,從中國、俄羅斯、朝鮮、伊朗等外國實體生產的電池組件出口美國,應用到清潔能源汽車(包括電動車和清潔燃料汽車)上將無法獲得消費者購買補貼;從2025年開始,中國、俄羅斯、朝鮮、伊朗等外國實體生產的鋰、鎳、鈷、石墨等關鍵礦物出口美國,應用到清潔能源汽車上將無法獲得消費者購買補貼。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