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加關稅應對中國商品傾銷 順勢帶動近岸外包
【看中國2024年5月2日訊】墨西哥宣布對來自未簽署貿易協定國家的544種進口商品徵收最高50%的新關稅,為過去五年受經濟放緩打擊的企業提供復甦救助。中國企業通過近岸外包將產地墨西哥化來規避美中對立下市場風險的同時,正面臨美墨聯手加強管控投資的新挑戰。
墨西哥《聯邦政府公報》4月22日公布《關於修正一般進出口稅法關稅的法令》,對鋼鐵、鋁、紡織品、木材、鞋類、塑料、化學品、紙張和紙板、陶瓷、玻璃、電氣材料、運輸材料、樂器和傢俱等544類產品徵收5%-50%的臨時關稅。這項由安德烈斯‧曼努埃爾‧洛佩斯‧奧夫拉多爾(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總統授權的新法令在次日立即生效,適用期限為兩年。
新關稅生效當日,墨西哥經濟部長拉克爾‧布恩羅斯特羅(Raquel Buenrostro)在一場官方活動上稱,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政府的目標是「防止不公平競爭」。她說:「我們看到很多廉價進口產品以非常低的價格取代墨西哥國內紡織品、鞋類和其他,這些被低報的進口品來自與墨西哥沒有貿易協定的國家。」她沒有特別點名中國,但確認進口主要來自亞洲。
直接影響中國向墨西哥出口85%產品的新關稅背後,是墨西哥與中國之間嚴重的貿易逆差。截至2023年底,雙邊貿易逆差超過1,040億美元。僅去年一年,墨西哥向中國每出口價值1美元的商品,就從中國進口價值11.4美元的商品。
以鞋類為例,2023年中國向墨西哥出口多達6,000萬雙鞋,其價格遠低於墨西哥產品的價格。這種變相走私方式引發」全國鞋類工業商會」(CANAICAL)的強烈抗議。該團體對正式展開調查與調升稅率表達讚賞。
墨西哥連出重拳保護本國產業
今年3月,墨西哥對來自中國的鋼釘和鋼球加征關稅後,洛佩斯·奧夫拉多爾總統曾表示,相關爭議並未對墨西哥與美國以及和中國的貿易關係造成壓力。他甚至預言,「中國在墨西哥的投資一直在增加,且將繼續下去」。
在美國指責墨西哥成為中國鋼鐵的轉口國,以及針對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大規模在墨西哥的投資以銷往美國的情況施加壓力之際,中國駐墨西哥大使張潤與中國商務部外貿司的代表團4月18日一同會見了墨西哥經濟部長布恩羅斯特羅。
張潤表示,中墨經貿務實合作是兩個主權國家之間的事情,是雙方企業基於國際規則和市場原則開展的正常商業活動。布恩羅斯特羅表示,歡迎中國企業在墨投資。墨出臺的經濟激勵措施將強化產業鏈,服務國家產業政策。
然而雙方會見後僅四天,墨西哥便推出《關於修正一般進出口稅法關稅的法令》,法令更是在公布後次日就生效,令相關業者措手不及。正如墨西哥經濟部長布恩羅斯特羅所強調的,面向美國市場的中國企業在墨西哥投資生產,採取近岸外包模式以替代進口是幾乎唯一的選擇。
「墨西哥工業商會聯合會」(CONCAMIN)在新法令生效後發表聲明表示支持,強調根據世貿組織規則,新規定並非保護主義,而是打擊嚴重損害中小企業就業、生產和發展的傾銷、補貼和低估價格的非法貿易作法,是創造「公平競爭環境」的必要行動。
美國密切關注墨中關係
墨西哥《經濟學者》報(El Economista)編輯路易斯‧米格爾‧岡薩雷斯(Luis Miguel González)在一篇題為《544項關稅對中國不利?》的評論文章中指出,墨西哥實施的新關稅是出於不惹惱美國的意願。
這位經濟專家說,聲明中很技巧的避免提及中國,但不需要有專業學位也能看出新關稅是針對中國。他說,墨西哥的最大貿易夥伴正用放大鏡審視墨西哥與中國的關係,並提供近岸外包作為「獎賞」。
岡薩雷斯指出,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 2023年12月與墨西哥財政部長羅赫略‧拉米雷斯‧德拉奧(Rogelio Ramírez de la O)達成了一項兩國合作審查在墨西哥外國投資的協議,這是針對中企相繼進駐下,美國嚴格審查海外投資的新策略。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對「偽裝」成墨西哥鋼鐵的中國鋼鐵可能進入美國表示擔憂後,墨西哥隨即修訂了部分鋼鐵項目的關稅。幾乎肯定會代表共和黨角逐美國2024總統大選的前總統唐納德‧川普(特朗普)(Donald Trump)甚至威脅要阻止在墨西哥製造的中國汽車進入美國。
友岸外包:近岸外包升級版?
當耶倫在記者會上被問及中國在墨西哥的投資問題時,她強調了「適當的國家安全審查」的必要性,指出投資不應給墨西哥或美國帶來國家安全擔憂。她還提到美國正在與可靠的合作夥伴進行「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
耶倫表示,如果中國的投資不構成對美國的國家安全關切,美國「絕對不反對中國在墨西哥的投資,或是生產最終將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和服務。」她補充道:「這對我們來說不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同時,墨西哥前經濟部長伊爾德豐索·瓜哈多預測,當墨西哥、美國和加拿大在2026年審查《美墨加協定》(USMCA)時,中國將成為「主要問題」。
美國弗吉尼亞聯邦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邁克爾‧帕爾伯格(Michael A. Paarlberg)告訴美國之音,對美國來說,「產業政策」已經取代「自由貿易」,成為指導美國國內外經濟政策的用語,這一點在拜登或川普政府執政期間都不會改變。
「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對中國的焦慮,」他說。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南美洲大部分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但美國將北美和加勒比地區視為其重要的戰略領地,因此將在該地區更加積極地回擊中國,並迫使墨西哥也這樣做。」
但它們也符合具有經濟民族主義思想的墨西哥總統洛佩茲·奧夫拉多爾及其可能的繼任者克勞迪婭‧欣鮑姆(Claudia Sheinbaum)的利益,他們都希望保護墨西哥的國內工業。
儘管如此,帕爾伯格也表示,墨西哥新出臺的這些關稅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來自美國的壓力,但這也符合墨西哥具有經濟民族主義思想的總統洛佩斯·奧夫拉多爾及其可能的繼任者克勞迪婭·欣鮑姆(Claudia Sheinbaum)的利益,他們希望保護墨西哥的國內產業。
近岸外包炒作潮
墨西哥實施了針對性的關稅措施,這對於那些早在美國前總統川普任內就在墨西哥展開近岸外包的中國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2023年上半年,墨西哥的出口總值增長了5.8%,達到了5290億美元,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新增的近岸外包投資。
墨西哥工業園區協會(Industrial Park Association of Mexico)的數據顯示,2024年前兩個月新宣布的投資額已接近2020年上半年的總額。預計到2027年前,全國將建設的工業園區廠房已全部售罄。在搶購工業區廠房和倉儲設施的企業中,不僅有旨在避免美國懲罰性關稅的中國企業,還包括那些從中國撤離或在本地增加投資的美國企業。
近岸外包模式中的最大投資項目無疑是特斯拉(Tesla)。2023年10月,特斯拉宣布將在新萊昂州首都蒙特雷郊區建設一座耗資50億美元的「超級工廠」,但該預定地點存在水資源和電力供應不足,基礎設施亦顯匱乏。儘管如此,宣布參選州長的塞繆爾·加西亞(Samuel Garcia)依然高調宣布,即使犧牲居民的飲用水也必須保證特斯拉的用水需求。與此同時,兩家中國汽車企業也緊隨其後,宣布將投資10億美元,進一步掀起了一波近岸外包的宣傳浪潮。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富勒頓分校(Cal State Fullerton)國際關係助理教授裡卡多·巴倫西亞(Ricardo Valencia)告訴美國之音:「雖然存在一些狀況,但中國企業進軍墨西哥仍值得一試。毗鄰美國的墨西哥擁有跨境物流的實力和重要性,美國會想方設法拉緊與墨西哥的關係。墨西哥將說服美國引進更環保的技術,如馬斯克的電動汽車,儘管他的投資至今仍未兌現。」
近岸外包障礙待解
由於墨西哥經濟與美國緊密相連,它在將生產活動轉移以服務美國市場方面獲益匪淺。然而,由於現政府迄今為止未能理解其北美合作夥伴的優先減碳目標,以及清潔能源對投資的重要性,墨西哥面臨著錯失這一獨特機遇的風險。
由於電力短缺,墨西哥在遵守《巴黎氣候協定》的承諾方面表現不足,預計將無法實現到2024年35%的電力來自清潔能源的目標。這種情況可能導致墨西哥走上一條新的高碳發展軌跡。
此外,墨西哥長期面臨綁架、失蹤和其他犯罪暴力危機,自2018年以來,每年造成3萬人死亡。這種暴力行為主要由幫派和販毒集團造成,但維安軍警也犯下了侵犯人權的嚴重罪行。主要的近岸外包重點工業區大多位於距美墨邊境不足200公里的毒梟和犯罪組織橫行地帶。
墨西哥將在6月2日舉行大選。在民調中遙遙領先的女性總統候選人、民族復興運動(MORENA)黨的克勞迪婭‧欣鮑姆提出了政府和私營部門利用近岸外包為墨西哥帶來投資增長的重要性,並成立工作組推動在全國設立12個發展中心和創建多達100個工業園區的倡議。預計這一趨勢將不會有重大改變。
墨西哥外國直接投資創歷史新高
根據2023年11月墨西哥經濟部公布的初步數據,當年前9個月,外國直接投資(FDI)達到近329億美元的歷史新高,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0%。其中41%或135億美元來自美國。
墨西哥的外國投資本世紀以來穩步上升,2023年前三個季度的外國直接投資比2006年同期高出200%以上,比2010年高出129%,比2015年高出52%,比2020年高出40%。
在外國直接投資的排名中,西班牙位居第二,佔總投資額的11%,而德國以9%的比例緊隨其後,位列第三。排名前十的其他國家依次為阿根廷、日本、加拿大、英國、荷蘭、法國和瑞士,分別佔據第四至第十位。
中國並未列入外國投資排行榜前十名之列,但這隨著大量中國企業在2023年趕上近岸外包風潮的項目逐漸實現,預計2024年排行榜將出現變化。
針對外國直接投資屢創新高這一趨勢,洛佩斯‧奧夫拉多爾總統說:「由外國投資數據看來,這是一項新記錄。外國直接投資創造了就業機會,使墨西哥成為世界上失業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