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亂象】會計師撂挑子 財報編不下去了(圖)
【看中國2024年5月8日訊】股價只有五毛人民幣,市值不到兩億。到出年報的時候,會計師不幹了,再聘請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來臨時救場,沒想到1個月時間不到,新來的會計師實在受不了,臨陣解約,不幹了。
4月30日,財務總監一看,算了,留在這裡過年啊?走了。北京證監局都看不下去了,批評公司內部治理混亂!交易所發14份監管函或關注函。現在,財報怎麼編下去?
4月30日,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財報最後截止日。*ST三盛的財務負責人、財務總監兼董事會秘書張發軍向公司提交了書面辭職報告,說因個人原因,辭職不幹了。*ST三盛的年報還沒有披露呢,財務負責人走了,財報怎麼編下去?沒有董秘了,誰負責後面的信息披露業務呢?張發軍在最後截止日撂挑子不幹了,*ST三盛的財報到底有多難搞?
*ST三盛主營業務是搞智能教育裝備、國際教育服務和智慧教育服務業務。說白了就是搞教育黑板的。張發軍撂挑子之前,負責年報財務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北京興榮華已經在4月25日撂挑子了。興榮華說,在匯審過程中,上市公司沒有如實、完整、規範提交被審計資料,缺乏關鍵審計證據。沒有關鍵證據,誰還敢審計這樣的年報?弄不好要砸飯碗的。
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還發現,*ST三盛不及時回覆監管機構提出的關注事項,部分董事對關注事項回覆內容仍持有不同意見。啥意思?監管機構提出的問題都不及時回覆,董事們都有分歧,這樣的財務報表誰還敢編下去?更讓興榮華搓火的是在跟*ST三盛的部分人員溝通過程中,他們存在言論不當的行為?是胡說八道呢?還是很不友好呢?反正是聽不下去了。
張發軍身為財務負責人,當然要為財報的編製過程負責。審計師都不幹了,自己還能負責麼?更關鍵的是北京證監局都出面了,批評*ST三盛公司內部治理混亂,規範運作存在重大缺陷,責令公司進行整改。在興榮華和張發軍撂挑子之前,深交所年內已經向*ST三盛發出了14份監管函或關注函,關注資金佔用、資產收購公允性、管理層凌駕於內部控制之上等問題。
*ST三盛年報難產的先兆在審計師更換。早在3月14日,*ST三盛沒有跟深圳旭泰達成一致意見的情況下,以深圳旭泰主動辭任為由,召開審計委員會會議和董事會會議,審議變更年審會計師事務所相關事項。讓深交所和北京證監局詫異的是,會上僅憑一份沒有加蓋深圳旭泰公章的《終止函》,向參會董事表示深圳旭泰已主動辭任了。會後也沒法向參會董事提供加蓋深圳旭泰公章的《終止函》。
當天的董事會議因為公章問題沒有公開披露,但是第二天3月15日,*ST三盛向深圳旭泰發出《告知函》,直接將其解聘。北京證監局下發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認定*ST三盛解聘沒有經過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是違規的。因為按照規定,解聘深圳旭泰要經過包含兩名獨董在內的審計委員會全體成員過半數同意後,才能提交董事會審議。*ST三盛都沒有走程序。
*ST三盛為啥急著解聘深圳旭泰呢?2023年5月4日,因2022年存在資金佔用問題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ST三盛就被戴上了退市風險警示的帽子。到了2023年末,*ST三盛公告說收到資金佔用還款5.8億,並在短時間內支出5.8億用於收購資產。深交所一看,收到還款金額跟流出現金金額相近,到底佔用的資金還沒?你們的收購是真實的?必要的嗎?
*ST三盛很快就收到了證監會的立案調查通知書。*ST三盛回函說,支付的現金和收到的還款不構成資金閉環,交易具有商業實質。沒想到,當時的審計機構深圳旭泰表示異議,給監管機構的回函中說,*ST三盛支付的現金和收到的還款5.8億形式上構成了資金閉環,他們收購的標的經營結果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我們無法判斷經濟是否可行,是否具有商業實質。
審計機構不同意?那就幹掉你!
審計機構理論上是看門人,維護公眾利益是註冊會計師行業的宗旨。*ST三盛幹掉深圳旭泰後,立即上演了「壞人」推薦「看門人」的好戲。負責執行公司實際控制人資金佔用、違規擔保等違規行為的主要責任人員——運營總監謝華,向公司推薦了年報審計機構北京興榮華。3月29日,興榮華跟*ST三盛簽訂了《業務約定書》,擔任*ST三盛2023年的年審機構。
為啥說*ST三盛是「壞人」推薦「看門人」呢?興榮華簽約進場後,4月17日,*ST三盛披露了深交所年內第10份關注函的問詢回覆,可是*ST三盛對大部分問題避而不答,且興榮華為首的中介機構保持沉默,也不對相關事項發表審核意見。深交所又發了第11份關注函,要求興榮華說明是否關注到謝華負責執行資金佔用、違規擔保等違規行為。
關注函把推薦興榮華的謝華的違規行為給曝光了。深交所要求興榮華說明其在初步業務活動中與謝華具體溝通的情況,要求*ST三盛說明對違法違規責任人員的處理情況,說明謝華仍在公司擔任重要職務的原因,是否符合公司整改要求,是否可能導致公司進一步出現違法違規行為,是否導致管理層凌駕於內部控制之上?關注函的核心就是:壞人怎麼還沒有走人?
*ST三盛的財報真的是很難編,為啥?三個月內,*ST三盛兩次換審計機構。因為2022年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中審眾環在2023年12月29日,*ST三盛把中審眾環給解聘了。拿了公司的錢,不給公司解決問題,那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中審眾環之後,才聘請深圳旭泰。不過,三家規模是一家不如一家,費用從120萬到138萬,興榮華飆到207萬。
興榮華截至2023年末只有兩名合夥人,9名註冊會計師。以為接到大活兒,沒想到不到一個月,撂挑子不幹了。到現在,*ST三盛的財報沒編出來,年內已經收到14份監管函或關注函,證監會立案調查還沒有結束。股價跌到5毛了,市值不到2億元。現在審計機構、財務負責人都撂挑子不幹了,還有一堆監管關注的問題沒有回覆。那*ST三盛距離退市還有多遠呢?
除了*ST三盛,*ST博越的審計機構也撂挑子,搞得年報爽約了。普利製藥更是因為獨董投反對票,年報也無法按時披露。威創股份則是因為審計委員會在審議年報及內部控制報告時,沒有獲得半數通過。財報不是獨董反對,就是自己內部都過不了,可以想像他們的財報到底有多少問題。所以,*ST三盛不是唯一,那麼「長牙帶刺」的監管,會震懾中介機構作惡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