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活動連續第三個月萎縮。(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4年7月3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31日公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中國製造業活動連續第三個月萎縮。然而,中國官媒發文稱唱響經濟光明論。
中國製造業活動連續第三個月萎縮
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31日公布數據,7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6月份的49.5下降至49.4,再次位於區分增長與收縮的榮枯線50以下。
PMI涵蓋了企業採購、生產、流通等各個環節,包括製造業和非製造業領域。50是這項指數的榮枯線(或稱 臨界點),高於50則標誌該指數處於擴張階段,反之,則處於收縮階段。
該betway体育手机网 製造業PMI數據為五個月來的最低值。據彭博社報導,自2023年4月以來,除了三個月外,該指標一直持續低於榮枯線。
近幾個月來,中國強勁的出口為工廠經理人提供了一些支撐,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貿易夥伴考慮對中國商品徵收進口關稅,這種提振能否持續尚無定論。中國6月份出口貨物增速為15個月來最快,而進口則意外萎縮,表明製造商正趕在貿易夥伴國徵收關稅之前下訂單,而中國國內需求仍然疲軟。
與此同時,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betway体育手机网 公布的數據,中國7月份非製造業活動擴張速度放緩,包括服務業和建築業在內的官方非製造業PMI從6月份的50.5放緩至50.2。
這表明中國國內服務業需求放緩,並再次凸顯了房地產行業多年來危機的嚴重性。6月份,中國新房價格出現九年來最快跌幅。
中國國內消費低迷與房地產估值下跌密切相關,由於家庭財富的70%都集中在房地產中,房地產估值下跌讓中國家庭感覺更加貧窮。
中國官方的數據還顯示,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速度遠低於預期,其中消費領域特別令人擔憂,並給決心實現「5%左右」全年增長目標的北京當局帶來壓力。在通貨緊縮壓力迫使企業大幅削減各種商品價格之際,中國零售額增長跌至18個月以來的最低點。
中國國家發改委上7月25日宣布將發行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超長期國債,其中一半將用於支持消費者以舊換新計畫。但這筆資金被認為金額太少,無法有效促進經濟復甦,因為該數額僅相當於經濟產出的0.12%和2023年零售額的0.3%。
7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數據公布後,大華銀行(UOB Group)經濟學家陳浩威(Ho Woei Chen)表示:中國betway体育手机网 「PMI數據進一步提供了經濟增長疲弱的證據。國內消費疲軟,而出口也面臨外部市場的阻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當前經濟情勢,並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承諾,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快全面落實已確定的政策舉措。
中國官方媒體報導該會議稱,將加大宏觀經濟政策和逆週期調節力度,通過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會議強調,要以提振消費為重點擴大國內需求,經濟政策的著力點要更多轉向惠及民生、促進消費上」。
官媒再唱經濟光明論
中國官媒新華社7月31日發表評論文章說,中國部分經濟指標出現波動,折射出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增多。「要保持戰略定力,積極主動應對問題和挑戰,用實實在在的高質量發展成效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文章表示,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近期中國部分經濟指標出現波動,折射出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增多。
文章說,剛剛閉幕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仍需各方加力,「有能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中南海高層不斷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此前中國總理李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聲稱有信心實現全年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這和中南海高層不斷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如出一轍。
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年初在政協2023年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座談會上,要求宣傳闡釋好中共中央的經濟政策,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王滬寧表示,要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共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和對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聚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重點任務。
王滬寧也要求政協委員發揮自身優勢,把握好「經濟運行規律和輿論傳播規律,宣傳闡釋好中共中央大政方針和經濟政策」,助力提振發展信心,穩定改善社會預期,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而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蔡奇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以「兩個確立」、「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等論調維護習近平的權威。蔡奇表示,中共二十大以來,習近平作出一系列新的重要論述。
蔡奇要求,「要圍繞增強信心、凝聚共識構筑主流輿論新態勢,持續加強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在去年底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出席會議併發表講話。出現一個前所未有的論調: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唱響經濟光明論不敵黑天鵝和灰犀牛
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7月21日「受權發布」習近平有關《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說明。
除引言和結束語外,涉及多達15個部分,分三大板塊,通篇開列60項內容條目,對未來五年的「重大改革舉措」作出部署。包括,「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注重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注重全面改革」;「注重統籌發展和安全」;「注重加強黨對改革的領導」等。
備受輿論矚目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日前在北京閉幕,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目前面臨通貨緊縮、長期房地產危機、政府債務激增,以及消費疲軟、失業率高企等嚴峻挑戰,而習近平當局缺乏務實改革舉措,甚至反向強化「黨領導一切」的姿態引發外界擔憂。
路透社7月21日的報導指出,與大多數類似的官方文件一樣,上述《決定》並沒有說明中共領導人打算如何實現這些目標,外界甚至沒有發現任何中國經濟結構性轉型的跡象。
多位經濟專家指出,中國長期以債務為驅動力、以投資為主導的經濟模式雖然刺激了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卻付出了犧牲家庭和內需消費的高額代價。
但當習近平「說明」政府將努力制定立法以改善私營企業營商條件,包括增加民眾可負擔住房、改善年輕人就業機會和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時,當局卻從未解釋過,當資源主要流向企業和基礎設施時,如何讓消費者增加支出,或者如何刺激經濟增長同時抑制債務?
習近平在上述「說明」中也警告說,中國的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
中國官媒《經濟日報》此前刊文稱,「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當前金融風險誘因和形態更加複雜,必須時刻警惕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工作不可放鬆。
「黑天鵝」通常指的是小概率但影響巨大、難以預知且罕見的事件。例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被經濟學界認為是典型的「黑天鵝」事件。
「灰犀牛」這一概念,是由美國學者米歇爾·渥克(Michele Wucker)2013年1月在達沃斯全球論壇上首次提出,並在她的《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一書中做出具體描述:「灰犀牛指的是概率極大、衝擊力極強卻被忽視的風險,一個我們應該意識到的風險,就像一頭兩噸重的犀牛,把牛角對準我們全速攻擊」。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