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圖(圖片來源:Pexels)
宋朝詩人朱熹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這首《觀書有感‧其一》寓意深刻,蘊含深奧的哲理。全詩共二十八個字「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首句中的「方塘」,是指朱熹的父親的朋友家的一個水塘,大小半畝的樣子。詩人看到方塘的水面,平靜的像一面鏡子,將天光、雲影盡收其中。第二句中的「徘徊」之意,則是指水面在微風吹動下,左右擺動,照入平面的景物也隨著波紋擺動,像是在徘徊不前一般。
在朱熹眼裡,一切的景色都是非常細膩、溫順的,但溫順中又有一絲波動,即如同一個人的心看上去心靜如水似的,當然,免不了還是會有一點小小的波動。
至於最後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意思是指:想問一下這方塘的水為什麼會如此清澈,原來是有新的水源源源不斷的流進來。這與我們常說的「流水不腐」是一樣的道理。換言之,水塘的水能夠清澈、乾淨,是因為一直有新水補充進來,才會如此。
日本的江本勝有一本《水知道答案》的書。作者在該書中表示,他發現流動的水結晶非常漂亮,而一旦停止流動的水的結晶就會變得非常難看。如果喝下越好看結晶的水,對身體越有益處。
朱熹的這一首《觀書有感‧其一》,意在告訴我們關於思維的知識。人的思維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有新鮮知識的滋潤,才會使自己的心態清新,考慮問題不至於死板。
其實,人類的身體,甚至是宇宙天體都是一個循環體,都是需要新陳代謝的。讓新的東西進來,將不好的東西給排出去。我們的思維也是如此,不好的思想要清理掉,好的知識和思想才能進入。道理其實都是一樣的。
責任編輯: 初新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