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國一家核電廠(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8月25日訊】臺北—在全球核能發電持續下降的情況下,中國反其道而行,一口氣核准了5個核電項目,共涉及11部核電機組,創下歷年核准的最高記錄。
分析人士表示,不管中國聲稱是用第幾代或多麼先進的核技術,都還是脫離不了核分裂原理,最終還是會產生核廢料。先進國家如美國早已放棄這種落伍思維,積極在核融合技術上研究與開發。現在要大規模新設核分裂核電廠,只能蓋在「人民沒有聲音」的國家。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本星期一口氣核准了5個在沿海地區的核電項目,共涉及11部核機組,總投資預計超過人民幣2000億元。
《中國能源報》指出,這5個核電項目是:中核集團所屬的江蘇徐圩一期工程,中國廣核集團所屬的山東招遠一期工程、廣東陸豐一期工程、浙江三澳二期工程,以及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所屬的廣西白龍核電一期工程。其中,江蘇徐圩、山東招遠、廣西白龍均為betway体育手机网 核准的核電廠址。
臺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根據國際專家共同撰寫的《2023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The World Nuclear Industry Status Report )的追蹤,全球核能發電量近年一直在下降,下降了4%;而核電在全球商業總髮電量中的佔比在2022年就已經下跌至9.2%,也是40年來的新低。
「其實全球的其他國家的核電都在下降,就只有中國是上升。」崔愫欣說。
她表示,雖然這代表中國在核電領域有很強的企圖心,但其實上升幅度並沒有預期中的大。中國目前的核電大概佔中國全國總髮電量的5%左右,但在福島核災前,中國的預估是要佔10%,所以實際上核電進展的也不是很順利。
擴大內需
崔愫欣表示,中國一口氣宣布核准建造5個核電廠的消息,著實超出國際預期,她認為這可能是中國為了擴大內需,藉以推動設備供應商和運營商增長,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在福島核災後重新出口核工業,刺激經濟成長,以拯救中國低迷的經濟。儘管過去中國因為安全口碑以及貿易限制等因素,其實沒有什麼外國訂單。
不過,崔愫欣強調,事實上,中國不只是核電比例上升3.2%,其他再生能源也全部上升,風電產量增加16%,太陽光電產量增加31%,非水力再生能源的發電量佔全國總髮電量的15.5%,是核電的3倍多。從過去2010年到現在,中國核能發電量雖然增長5.5倍,但風力發電增長15倍,太陽能發電增長600倍,也就是說,中國在再生能源方面的增長其實是超過核電的。
崔愫欣說:「那當然就是因為中國還是一個想要超英趕美的國家,所以他在電力增長上面是用力蠻深的。」
發展目標
關注工業和技術相關公共政策的美國智庫「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全球創新政策副總裁史蒂芬‧伊澤爾(Stephen Ezell)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在尋求加速核電發展方面有幾個目標。首先,它主要尋求加強能源安全並減少或消除對能源(即石油或煤炭)進口的依賴。它這麼做既是出於貿易平衡的目的,也是為了避免在衝突時,面臨能源進口需求的脆弱性。
他說,第二個目標是核電可以提供可靠、低成本的基載電力,這不僅是中國經濟成長所需要的,而且只要中國工業能夠獲得更便宜的能源,其製造商就可以變得更具成本競爭力。比如可以思考一下,在最近的烏克蘭衝突之前,德國工業的競爭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賴於獲得廉價的俄羅斯石油。
史蒂芬表示,第三個目標是因為核電是一種對環境更清潔的替代方案。他說,中國力求到2060年用清潔能源解決方案取代全部2990臺燃煤發電機。
不過,環保人士普遍不認為核電是低成本與清潔能源,因為沒有把核災風險與核廢料計入。
史蒂芬說:「中國建造核反應器主要是為了滿足其不斷增長的經濟能源需求。但也許這對全球的最大影響是,中國希望在核反應器/核子技術出口方面成為更具競爭力的參與者。」
出口競賽?
他表示,具體來說,中國官員制定了2030年向「一帶一路」合作夥伴出售30座海外核反應爐的目標。中國官員預計,到2030年,「一帶一路」核子計畫可為中國企業帶來高達1萬億元人民幣的收入。例如中國投標建設沙特第一座民用核電廠的價格,就比法國和韓國的競標價格低30%。
史蒂芬表示:「毫無疑問,這將會有一場‘競賽’。中國希望在核反應爐的生產和出口方面佔據領先地位,就像在電動車、電動車電池、太陽能板、風力渦輪機、高鐵等領域一樣。」
不過,日本原子力資料情報室事務局長松久保肇(Matsukubo Hajime)有不同的看法。他表示,基本上,中國的核子發展是中國獨有的,它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出口影響並不像西方核工業聲稱的那麼大。
他說,西方國家的核工業正試圖利用中國核電的快速擴張作為其推動本國核電發展的催化劑。他們威脅本國政府,如果繼續照常行事,中國和俄羅斯將成為南半球主要的核子出口國。
松久保肇說:「是的,俄羅斯是主要出口國,但中國不是。中國的外國客戶只有巴基斯坦。它未能向英國出口自己的技術。目前,中國核能工業正忙於滿足國內新建核電廠的需求,因此核子出口並不是他們的主要目標。」
核安隱憂
中國核電領域加快步伐,對全球造成的另一個可能影響是核能安全的隱憂。
史蒂芬表示,中國現在開始部署的第四代核反應器,如中國的山東新石島灣反應器,採用被動系統,這意味著它們不需要依靠電力或泵浦在發生故障時關閉,並且使用水以外的冷卻劑(例如氦氣),以及可以在比大多數其他反應器更高的溫度下運作,並產生更少的廢棄物,在設計上安全環保得多,不能再用1970年代的三哩島反應爐來看它,但環境風險仍然必須仔細監測。
崔愫欣表示,中國資訊不透明,有些數據顯示有的核機組沒有在發電,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停機。她說,之前位在中國廣東的臺山核電廠曾被法國工程師揭露核反應爐有輻射外泄威脅,更多次傳出有零件測試不達標、零件故障等問題。此外,福建省的福清核電廠5號機組也曾被港媒披露在試運轉期間出現異常,機組自動停運。
崔愫欣說:「在國際上,其實我們都說核電像這樣子一個複雜科技,它其實很重要就是資訊透明,中國在這部分的確是比較欠缺的,讓大家比較擔心的。」
建廠成本高
分析人士說,核電廠的建造成本,特別是在西方國家,正在大幅上升。除了建廠年限長,在經過福島事故後,國際上大幅上修改核子安全標準,必須加裝更多的安全措施,再加上反應爐老化或意外問題,大幅墊高核電廠維修與再投資成本。儘管中國蓋核電廠的成本的確比歐美國家低一些,但還是比再生能源高。
松久保肇說,中國核電廠建設成本低的秘密在於融資利率低、建設計畫持續進行,以及由於共產黨獨裁而易於大規模開發。這意味著,如果中國想將核電廠建設出售給國外,他們將需要低利率貸款和類似的獨裁統治。有鑒於中國過去對外基礎設施投資所產生的債務狀況,低利率貸款不太可能如此輕易提供。
松久保肇說:「核能產業聲稱小型模組化反應器(SMR)將解決這些問題,但核電廠之所以變得更大,首先是因為它們試圖透過擴大規模來提高經濟效益。小型化則恰恰相反,最終無法在經濟上具有競爭力。」
中國媒體第一財經說,中國此次核准的江蘇徐圩核能供熱發電廠項目是全球首個將高溫氣冷堆與壓水堆藕合,創新採用「核反應爐—汽輪發電機組—供熱系統」協同運行模式,是一個以工業供熱為主、兼顧電力供應的核動力廠。
核融合
但是,曾經任職臺灣核能研究所的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核子工程博士賀立維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不論中國號稱是用多麼先進或第幾代的核技術建造,它終究脫離不了核分裂技術,發展到第幾代都沒有意義。美國已經三、四十年幾乎都不發展核分裂的核電廠了,這是世界趨勢,因為核分裂會產生核廢料。美國等先進國家現在都專注於核融合的研發,因為它幾乎沒有核廢料的問題。「這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走電動車了,你還在汽油車上改進第幾代,第五代、第十代燒汽油的車,這是完全跟世界科技脫節了。」他說。
賀立維表示,中國資訊不透明,為了經濟成長大興土木造橋鋪路,「但他才不管蓋了以後有沒有車子在上面跑,他就拚命地蓋,那這個就是我認為的現況。」
他表示,核廢料至今在美國都還沒有辦法獲得妥善解決,更別說其他國家。中國的核電廠是近十年才開始運轉,核廢料都還存放在廠區,尚未真正遇到要永久處理的問題。現在只有「人民沒有聲音的國家」才會大量興建核電廠,把核廢料的難題就丟給後代子孫去煩惱。
松久保肇說,中國也有雄心勃勃的再生能源發展計畫,在資源互相排擠下,中國核電廠建設有可能無法如期進行。
崔愫欣說,雖然中國希望借由建造核電廠來帶動經濟發展,但當國家狀況體質不好的時候,也可能中途喊停,比如菲律賓、印度都遇過這樣的問題,英國的辛克利角核電廠(Hinkley Point)也曾因經濟問題中斷許久,所以中國一口氣批准了5個項目、11個核反應爐,未來能否順利運轉,還很難說。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