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耳翁」,則是指上古時代的高士許由。(圖片來源: 手繪插畫Winnie Wang)
中華文化中成語「洗耳恭聽」的「洗耳」,語出《高士傳.許由》:「許由隱於沛澤之中,堯以天下讓之,乃而遁於中岳,潁水之陽,箕山之下。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洗耳於水濱。」
說是上古時代帝堯在位時,有個叫許由的高士賢人,為人剛正不阿,循規蹈矩。因為他的賢德,堯想把帝位讓給他,但許由堅決不接受,就隱居到中岳穎水之陽,箕山之下農耕而食,不再過問世事。後來,帝堯又派人找到許由,想請他出任九州長。許由還是不願接受,認為這些話污染了他的耳朵,就跑到潁水邊去洗耳,意思是要洗掉耳朵裡聽到的不願聽的那些話。
《古風.之二十四》曰:「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中貴多黃金,連雲開甲宅。路逢鬥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這是李白的詩,是描繪在唐玄宗後期,宦官恃寵而驕,不可一世。李白就針對當時政治腐敗而作的諷刺詩。詩句中提到的「洗耳翁」,則是指上古時代的高士許由。
詩仙李白。(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許由的隱居避世,不慕虛榮的高尚節操,不僅受到李白等後人的尊敬,也為古代隱士文化的形成奠基,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一部分。
那麼「洗耳」與「恭聽」又是怎麼聯繫在一起的呢?「洗耳恭聽」又出自哪裡?
關於洗耳恭聽這個詞的出處,根據《楚昭公》第四折:「請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席而)恭聽。」
另外《單刀會》也有說:「請君侯試說一遍;下官洗耳恭聽。」
這裡的「洗耳恭聽」,是洗乾淨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也就是要專心地,恭敬的聽人說話,大多是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
「洗耳」原本是許由不要「恭聽」,其原意是為了洗掉聽到不願聽的話,比喻不願過問世事。如《寄次耕時被薦在燕中》詩:「洗耳苕水濱,叩舷歌《採菱》。」
隨著時代的遷移,不知不覺,洗耳逐漸演變為洗乾淨耳朵再恭敬的聽,表示尊重對方之意,即用以比喻專心、恭敬的聆聽。
有《秋霽》詩云:「酒醒誰鼓松風操,炷罷爐薰洗耳聽。」還有《送族侄千里歸漳浦》詩:「洗耳候凱音,嘉節迫吹帽。」
就這樣,「洗耳恭聽」,逐漸就變成了我們現在理解的意思,做好準備用心地聆聽別人說的話,希望能對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不過「洗耳翁」指的是上古的許由,這是不會改變的。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