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洲有很多城市都在争夺金融中心,目前有曼谷、台北、东京、上海和新加坡。上述竞争对手中,曼谷缺乏经济支撑难有慑人光华,曼谷可以排除。台北的政治气氛和金融中心格格不入,选择它还不如选择上海。10多年来日本经济始终在生死边缘徘徊,当日本政府将来自大陆的洋葱、蔺草等视作攸关日本经济生死存亡的经济战时,我们真的为日本经济担心了!创18年新低的东京股市,似乎是韶华渐逝,勉力维持。所以远东金融中心之争,实际上是香港、新加坡和上海之争。
2、暂不论新加坡和香港之争,先看香港和上海之争,香港的优势何在?在“两制”而不是“一国”,香港只有保持其国际视野,手把其在金融、贸易和“全球最自由的市场经济体”的大旗不湿,才能保住其既有的两个优势,一是对国际金融家的传统信誉优势;二是对内地“一臂之遥”的非任何内地城市可以企及的优势。反之,如果港人视野内敛,只重“一国”,那么“两制”给香港带来的不确定性阴影将迅速扩大而使国际金融家信心动摇,香港视野、政体和市场框架的“内地化”过程也就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被“边缘化”的过程。也就是说,香港如果不能摆脱作为大陆的一个城市的视野,至多我们看到香港矮化成上海,而决不是香港国际化成纽约。
3、难道上海有可能挑战香港的地位吗?至少在金融方面是极不显著的。不可否认,现在香港的经济和人气,似乎相当颓丧,除了港府需要苦思之外,更多地应该看到,香港乃至整个东亚城邦式的小型开放经济体,哪个不是在苦捱寒冬呢?上海似乎已再度拥有了十里洋场,但可惜的是大陆银行业改革步履唯艰,不良资产的堆砌日深月久,化解起来也绝非易事,证券业更是百哀齐至,中国财政部认为沪深上市公司中高达98.7%的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中浮夸利润,而高盛更说大陆只有寥寥数十家上市公司值得投资。如果上海的城市金融,是建立在大陆金融暂难坚实的泥淖之中,那么香港凭什么就妄自菲薄呢?
4、视野内地化是影响香港全面“中国大陆化”的不良先兆。香港在自由市场的声望可能较新加坡要强,在银行业务、外汇业务、银团贷款业务等多方面跑新加坡,但是如果香港因为视野内地化,日日担心上海的竞争,那么势必就对来自新加坡的竞争不够重视。现在新加坡在金融工具创新和银行的侵略性扩张方面已经有所动作,汇市和资本市场也有上升趋势。如果香港视野内地化之后发生了政治和市场氛围的内地化,那么新加坡高度集权的政体和过于僵化的市场氛围的短处就会相对淡化,香港为新加坡取代并不奇怪。
5、香港要保住东方之珠的璀璨,恰恰不是融入内地而是融入国际,这样才对内地金融家和国际金融家具有吸引力,否则“内地化”的香港仅仅是给中国多带来一个沿海开放城市而已,这对大陆也是失和氏璧之恸。这就好比是香港是一个弹奏得好莫扎特的大家闺秀,西方人觉得亲切无隔阂,所以来者云集;内地人觉得高雅不凡,所以趋之若鹜。现在因为内地出了个弹琵琶的上海,香港不去学好更多的舒伯特舒曼,反而掉头妒忌别人的琵琶,岂非可笑?最终无非是西方人觉得香港人钢琴技艺日疏了无新意返身而去,内地人也迟早会觉的听香港人的琵琶不如听上海人的琵琶。
结论:香港当然是中国的一个城市,但香港不能做大陆的另一个城市。香港人如果把香港“上海化”,把英语和粤语“普通话化”,把信报和港视“央视化”,把联交所“沪深化”,把港币“人民币化”,把港府“深圳化”,那么香港作为远东金融中心的历史就可能提前终结。香港要多发挥“两制”的优势,作为供内地学习国际化的效仿者而存在;少谈“一国”的政治,以免效仿者反过来却效仿被效仿者了。
(文学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为什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