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点评: 北京"政治救济"香港

 2003-10-15 17:5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香港资深传媒工作者 冯木清点评:

香港五十万人上街游行后,当地经济有了明显好转,这倒不是香港的基本因素在改变,而是因为北京接二连三地发放了"政治救济"。但这并不表示,香港从此走出经济困境。

香港经济近月所呈现的生机,主要是由如下措施带动:一是中国政府开放广东、上海及北京三地居民自游港澳,使更多的国内人到港消费购物;二是CEPA(中港间类似自由贸易区的安排)签署,港人憧景不久将来港货免税进入内地及服务业北上;三是北京压抑广东,让香港日后在大珠三角经济圈内发挥龙头作用,其中一项具体措施便是落实港澳珠大桥的兴建。

北京对香港发放的"政治救济","自由行"的影响立竿见影,消费行业即时受惠,其余两项暂时只是信心层面的鼓舞,但已刺激股市及地产价格显著回升,尤其以股市最甚。

北京向香港输血的用意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尽量冲淡香港在回归后的悲情色彩。香港过去百多年在英国人管治下,一直欣欣向荣,却偏偏在九七后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衰败征兆,使香港抹上浓重的宿命与悲情色彩。

香港就像是有两个父亲的孩子,由养父养得肥肥白白后,再送回生父家,但旋即面黄肌瘦,尽管这同生父未必有什么关系,但邻居不免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在这种情形下,生父为了孩子回复昔日的神采,只好使尽浑身解数,对儿子更是有求必应。北京便是这样的一个生父。六年来,尽管他一再罔顾香港人的民主诉求,但是在经济层面,却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而且为了维护董建华摇摇欲坠的管治,近期更出台了上述一系列救助香港的措施。

自香港主权移交以来,经济问题频出

失去“方向感”

问题是北京虽然也为香港焦急,但却因为自身的局限,并无能力为香港能到一条正确的出路,开放国内居民来港的确使当地消费行业直接得益,而且得益的时间可能长达十年以上,但那只不过是"止痛膏"而矣,旅游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香港的支柱产业;CEPA的安排,香港得益的时间是短暂的,根据世贸协议,其它的外商在两、三年后亦享有同样的待遇,因此亦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香港的经济命运。但是香港人目前却对这两样东西最为热衷,视为救命稻草,弄不好它会沦为香港经济的止痛鸦片。香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呈现衰败趋势的根本原因是:香港人并不明白这个城市和身边巨大的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最明显的例子是,绝大部份人均以为"九七"是香港历史的转捩点,但其实香港的历史并未在一九九七年真正地转变,而是在中国入世及中共向"全民党"方向演变的大趋势下被动地转弯了。香港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也就谈不上找到自己新的历史定位。

由于地理上的因素,香港一直是中国的卫星球体,但在九十年代之前,中国这个巨大的主体可以理解成是不转动或是在香港的牵引下缓慢地转动的;但是近十年它逐渐自行转动,所产生的巨大牵引力改变了香港原来的运行轨迹,香港未意识到这一变化,因此也就失去了方向感。旧有的优势日渐丧失后,新的优势尚不知如何建立起来。

其实在北京对香港的三大措施中,真正能使香港有望再度辉煌的是确立它日后在大珠三角经济区的龙头地位,这使香港未来有更多机会摘取区内产业链中附加值最高的部分,这是一笔足以养活七百多万人的新财富。过去几年,作为珠三角中心城市的广州一直在规划部分地取代香港的国际性功能,例如兴建了世界数一数二的新机场、会议展览中心以及规划将南沙发展为超级大港等,但随着广东省省长表态继续与香港保持前店后厂的格局,华南经济区的龙头之争已尘埃落定。只是香港人目前仍未做好准备,除了港澳珠大桥港府有专责小组统筹外,目前尚看不到政府和商界在如何做好华南龙头这一重大战略上,有全盘规划或新思维。反而一些将削弱这一地位的措施正在陆续出台,例如开征海陆离境税及调高机场税等。这亦说明,香港距真正脱离困境可能仍有一个漫长的阶段,因为香港人仍未明白如何迈出正确的第一步,香港缺乏具有政治洞察力及战略眼光的高端人材,已成为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再发展的致命伤。(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