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这部电影的节奏过于缓慢,情节错综、杂乱,令他们摸不着头绪。其中所牵涉的诸多历史、文化以及民族情绪的因素都被他们列于“不可理解”的范畴,甚至一些镜头让他们感到困惑,有时还会反感。
对于此,我并不感到过分的吃惊,我甚至可以充分的理解这几位外国朋友的感触。那天下午我坐在咖啡座上,静静地听这几位朋友把接下来的论调一一讲述完,并未打断过他们一次,我甚至没有申辩过,或者试着去解释一些个我或许能解释得清的问题,也并没有告诉他们这部电影拿到过多少奖项,又大概是几十年中国电影史上最精彩的其中一部。因为我很清醒地意识到,在我面前出现的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关乎民族、历史以及文化,而这些或许不是我一个人能阐述清楚的。
但我自己还是陷入了一种沉思中,那天我想了很多的事,有关我们的电影业,我们的文化的精髓,甚至我们的国家。首先,就这部电影而言,它的确涵盖了太多的内容,尤其是历史上的一些大的事件,对于许多外国人来讲,这些历史事件即便不是他们闻所未闻的,也与他们所读到的有差异。再有就是“霸王别姬”是一部艺术感极强的电影,出自一位个性化的导演,陈凯歌在这部影片里放入了自己的情绪,放入了整个民族在某一阶段的情绪,又放入了一种被艺术渲染后的情绪。然后再加之一些北平旧日文化色彩浓厚的地道的布景和对白,与有关京剧的诸多段落,对于一个像我这样自幼在电影所讲那地生长,自以为习得了一切有关那地文化、历史的人来讲,还是只能够勉强地看懂电影中大部分内容,而在看过二遍、三遍后才衍生共鸣与感触,那么我们又如何去期待那些外国人能理解这其中的所有东西呢?
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对于生死的概念与其他人有极大差别。对于我们来讲不是显而易见的,但对于外国人来讲,他们认为中国电影中将人命的处置过于轻率,甚至不加渲染,而且对于许多影片中的死亡他们都持无予理解的态度。说到此又使我想起那日我放张艺谋的“英雄”给美国朋友看的时候,他们对于残剑、飞雪这一对情侣互相剑刺对方那一幕所表示出的惊讶。对于中国人来讲,这一举动可被定为“悲壮、伟大”,然而对于外国人来讲,他们认为那一对剑客的思维不合逻辑。
同样的,在“霸王别姬”这部电影中,张国荣和张丰毅之间的那许多纠缠不清的隔阂,与日本人和国民政府之间的纠葛,及至后来在文革中互相揭发对方,又互相拯救对方的矛盾显示,这样的太多的情节都让外国人无法接受或者理解。对于美国人和美国电影来讲,所求的是清晰和连贯性强,主题必须突出。那么我们这部中国电影必定要被打上不及格,因为这部电影恰恰讲述的是一种矛盾,一种在某一历史时期人和人,人和命运的争斗。并且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题”或者“论点”,它所做的只是给你讲述了一个故事,主题是在看过电影后存留于你脑中的,这是许多中国电影的一大特点,又恰恰是外国人不可理解的地方。
再说译制的工作,从影片标题处说起,这一京剧戏目的名字和背后的历史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的,那么如果将其译成别的文字,又怎么能使外国观众所知晓其中内容?片中一些半古文半白话的对白,起着极大的艺术效果,译成别国文字,完全失落了本来意义。再加上翻译工作的粗劣,我仔细校对过英语版本的对白,字幕生硬呆板,甚至前后不相连接。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都是致使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举步难行的因素。但就我这些年对于电影业的观察来讲,我认为一些人说的资金问题并不那么主要,因为即便我们在我们的影片中加入了那些庞大的场面,灵魂上的东西还是无法与他国观众产生共鸣。这些历史文化的因素是很难被电脑科技所替代的。那么我们是否就要把中国电影全面向好莱坞发展了呢?也不然,一是不现实,再者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电影业中真正纯美的东西抹杀掉。我们有文化和历史,这几点其实是值得所有人自豪的,但自豪不意味着骄傲。现今面临中国电影界的巨大难题便是,我们如何将自己的东西与西方的风潮相结合,在把自己的电影消化以后再传播给海外的人群。纯文化的东西是好的,但是拿到市场上可能就卖不出斤两,电影说到本也还是一门生意,我们需要看到中国电影业蕴藏的极大的财富价值,然后适当的用我们自己的方法将它发挥出来,利用到极至。我想这样的话才能算是我们电影业的一种成功。
香港是一条路,也是一个警示。那里有我们能够学习的东西,但同样的,如果我们处理不当的话,便会制造出一些废物。韩国电影和日本电影发展的都很快,但我们大不必慌张,有些国内年轻导演正在极力效仿,我认为是徒劳的,并且是一种对艺术的玷污。放着我们手中大把的有价值的东西不用而去用低劣的手法模仿一些个毫无文化感的潮流,那几部电影或许能在这一段时间内风靡,但绝不能成为经典而流传后世。这世上只有独立的,自我创新的艺术品才有真正的价值。
而对于诸多演员和导演来说,则要清楚地意识到电影是门艺术,要时时地审视自己,尽可能的尝试新的挑战,并关心国外电影业的动态。不能够闭门造车,也不能一味剽窃,应当在中西文化间找到一种平衡,然后再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对于电影的教育则应当普及,这便要牵扯到很多方面,就像巴西的足球一样,我们要着眼于下一代人身上,早些起使,我们才能占得先机,以为日后电影业的竞争和发展打下基础。
中国电影,应当找到自己的步伐,不必盲从。我们真正的电影业,也不过三四十年的历史,与美国这个庞大的电影帝国相比,差了太多时间,还有很多机遇。我们的社会体系和民族构造也从某一程度上促成了我们电影业这一时期的一种现状。但是就像我说的,我们不必也不可慌张,重要的是在拨开众多纷扰后为自己找出一条路来,然后坚定的走下去,中国的电影也是必然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的。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从外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