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闲着也是闲着,干脆一起算算这笔糊涂帐好了。
我们先把一亿人按年龄分成老中青少四个阶段,就算平均每阶段2500万人好了。因为少年是中国足球梯级选拔的主力军,就从这2500万说起。2500万少年中,按小学初中高中再分3份吧,初中833万,高中只算每年的应届高考生就是833除以3277万。
先说初中生,我得重点提这轱辘。找个典型,我所在的初中共有25个班1500人,每年大概有10人左右进入中专制专业足球学校深造,按这个比例,全国大概有5万5千多初中生进入水平不一的专业足球学校。
这些初中生大多在学校里成绩并非十分优异型,因为按照中国教育的特有模式和家长们根深蒂固的思想,使得那些也许很有足球天赋可是成绩也十分优异的孩子无法选择从事足球的道路,因为从少年时开始从事专业足球对人生有巨大的风险,或着出头成星或着就此一事无成,来自学校家长和个人三方的慎重考虑就大大削减了进入专业足球学校的孩子的数量。而这些早期并在没有受完系统教育就进入足球学校的孩子,此后接受的就是训练加文化课的教育体系,视个人身边的朋友作论断,他们的文化水平从此就停滞进展,这也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球员学历,思想和文化水平都不高的现状。
因为僧多粥少,这些孩子在足球学校里要接受严格的训练和激烈的同龄间竞争,然后会有近半的孩子半途而废,就算还剩30000好了。
很多足球学校为了提高战绩和知名度,一般会用道上的黑招:改骨龄,把球员骨龄通过各种手段改小。这一招短期内提高了比赛成绩,但是长远上戕害了一大批好苗子。简单讲,若是让一个15岁的孩子接受13岁水平的训练和比赛,不但淹没了正常年龄球员的潜质,他们自己的发展前途也十分灰暗。据国外专家研究表明,17岁以下球员改小1岁,将失去30%的成功机会;改小3岁,将失去90%的成功机会。因为青少年阶段的训练,每个年龄段完全不同。
他们面对着激烈而又时刻充斥着不公平的竞争,面对着过早被封闭成人化训练对天赋的抹杀,这样还有机会露头被各省市重点俱乐部2,3线队选走的学生少之又少,约占5%不到。30000人就只出头了1500人。
再回过头来说高中生。上到高中再参加专业足球选拔的学生已经是末路黄花,一般以高考报考足球专业为主要途径,附加每年各俱乐部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等参选方式。每届高考足球特长生约占考生的3%不到,就是每年相当于83100人……算到这里发现,其实无论最后如愿的学生有多少,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利用这种足球特长为手段以能够升入高等学府。每年的大学生联赛虽然火火热热,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哪一人被一线球队从大联赛事里挑走转为职业运动员,所以可以说,这些高考特长生最终由大学转入专业足球领域人数基本为零。
至于上学中途参选俱乐部公开招人的学生必须有三项“专长”:一,要有相当高的实力和竞技水准;二,这些有相当高的水准的人身体素质要合格;三,这些有实力身体状况又符合要求的佼佼者家里必须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硬实的门路,因为俱乐部要人不是无条件的,要支付一大笔球队建设费和进队费……所以这条途径的成功概率也偏近于零了。那寥寥几人用不着加进这么粗略的数据。
我们现在只剩了1500人左右进入了各省市俱乐部梯级线队。
他们在各自线队中基本上要面对如下的情况:俱乐部买进的外来球员和各省市间流动球员互相之间的竞争,同一位置上人数过剩的竞争,和常年单一枯燥训练带来的职业懈怠以及训练比赛中留下的职业伤病。以各大俱乐部二三线队的实际人数做参考,常年稳定留队的大概在850人左右,二线队只有350人。
随后他们面对的就是适龄期内一线队的选拔,各俱乐部一线队为了保稳联赛排名和战绩又多用联赛初的各队间球员摘牌式流动和买进内外援的手段来补充新鲜血液,而处在退役状态的球员只占不到8%,这样被补入和选拔入一线队的二线球员每年只有30到40人,其他的人只能等待转行,转队,来年的选拔以及适龄期的错过。
这约40人在一线队中就开始了他们正式的职业比赛生涯,或被雪藏或被重用,或打替补或锋芒毕露。然后努力奋斗并等待着披国字号战衣。
国家队的集训名单下来了,保守点吧就把老中青结构比例设为3:6:2来说,56人的大名单新生代球员就可以获得10个名额。
就算这10个新人都来自我们的幸运儿们吧。他们都有机会被留下披上梦寐以求的战衣。
可是他们中的2个人夜不归宿被开除出队。
2个人因为年轻气盛顶撞主教练不好好服从全队打法被弃用。
2个人酒后驾车伤了队友又或伤了自己从此一蹶不振自甘堕落了。
还剩4个人,表现十分出色。可是又有2个不小心被媒体和舆论“捧杀”了。
最后的两个人,虽然最终被正式留在20人名单内随训,但是因为经验不足,比赛中被搁置冷板凳,没有首发甚至没有上场机会。
所以,一亿人里就是这样连一个都没有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