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珍的消息了,忽然收到她的一个电话留言,说她要去多伦多了,跟我告个别。我听了,心里挺难受。想起我们刚来蒙特利尔的那年,先是在街上遇到,当时她领着一个4,5岁的小女孩,两人说着国语,我就上前向她问路,她说她也是初来乍到,不知道我问的那个地方怎么走。过了没几天,我们在一个华人超市又碰到,这次彼此都留了电话。就这样,我和珍成了朋友,我是她在蒙特利尔的第一个朋友,她也是我的第一个朋友。
珍的老公一直想移民,珍却不怎么想,因为她有特别疼爱她的父母和外婆,她舍不得离开他们,但老公执意要办,并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最后珍同意了。但是拖了两年,等移民办下来以后,老公说他不想来了,因为他升了官,有美好的前途。于是,三口人登陆后,老公只呆了一个星期就匆匆回国了,剩下珍一个人带着孩子,在这里开始新生活。
我们常常一起逛街,到对方家里吃饭,打起电话来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我每每心情不好,就给珍打电话,她会叫我去她家吃饭。其实珍不擅长做饭,但她会买一大堆东西。我们就边做,边聊,边吃。珍也有烦心的时候,她也给我打电话,我就拉她去逛街,我们走遍了蒙城的大街小巷,看遍了蒙城的异国风景。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我们彼此需要,互相温暖。
过了一年多,珍回了一趟国,她是去和她老公办离婚手续的。因为珍渐渐爱上了这个地方,不想回去,女儿也很喜欢这里,但珍的老公不想来,他打算放弃这个身份。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扯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分手。记得那天晚上我们在春寒料峭的老港坐了很久,珍告诉我她和老公是怎么认识的,怎么相爱的,也提到她老公可能有另一个女人。我也告诉她我和男朋友如何相恋,如何分手。我们其实要的不多,但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
珍回来后没多久,认识了一个当地人,三十多岁,长得黑乎乎的,但对珍很痴心,常在她去打工要坐的班车车站等她。送她到工厂后,自己又坐车回来。他说自己是记者,所以时间上很自由。珍问我这人怎么样,我说不准,就没说什么。有一次珍无意中说起他向她借钱,我就叫珍小心点,但珍大大咧咧的,没太当回事。直到那人又几次开口借,珍才觉得这个人不对劲,于是提出分手。但那人还一直给珍打电话,害得珍只好换了电话号码。
珍后来又认识了一个当地长大的华裔,年龄比她小几岁,人倒是很热心,也很单纯,没什么心计。看得出来珍和他在一起很开心,因为她常常在电话里哈哈大笑。我搬家,她还叫了那个小伙子来帮忙。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个月,小伙子就要分手。他是这里长大的,观念完全西化了,信奉“有感觉就在一起,没感觉就分手”,好像两个人相处,简单得可以轻易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经过这两次无疾而终的感情,我叫珍不要太相信人,她说她只是觉得太寂寞了,生活中又有很多困难,让一个女人独自承担,她觉得很累。她说,“我只是想找个人靠一下”。我听了很伤感,但是却帮不了她。
后来有一段时间,我们不常联系,因为珍一直打工,早出晚归的,我在读书,课业繁重,没时间也没心情聊天逛街。我常常在孤单难受的时候想起珍,迷惑这个美丽的城市里有多少颗寂寞忧伤的心。
再次听到珍快乐的笑声时,已经有点陌生以致差点没听出是她。我知道珍肯定有好消息,因为她是那种喜怒都形于色的人。果然,珍叫我去她家吃饭,她过生日,新交的男朋友会来做一手好菜。
我在她家看到了她的新男友,是来了几十年的华裔,个子不高,但特别勤力,整个晚上都在厨房忙碌,搞得我很不好意思,珍却爽朗地说“他喜欢做饭!他做得特别好,你看,我都胖了许多!”仔细一看,果然,珍的脸圆了不少,也白了不少。珍说她认识了这个新男友后,什么事都不用操心了,忽然间觉得轻松了许多。他对珍的女儿也很好,连买文具这样的事都会放在心上。看着珍一脸的笑意,我真为她高兴。
我们又有了经常性的联系,珍跟着男友到处去玩,拍了很多照片,张张都洋溢着灿烂的笑,还常叫我去吃饭。珍的男朋友厨艺好得足可以开饭店,事实上他确实在饭店打过五六年的工。她家买了个冰柜,每次去里面都塞买了东西,好像开店的也不过如此。
大约有一年的时间,珍都对自己的现状很满意。不过有时珍也会发发牢骚,说她的男朋友脾气太急,常常责怪她这事不会做,那事做不好。珍比较马虎,加上洗衣做饭全不擅长,但她其实很能吃苦,条件再差都能苦中做乐。不过每天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确实会有很多外人见不到的情形。我只希望这些都是小事,不会影响她和男朋友的关系。
有一次珍打来电话,说她有点受不了男朋友的脾气,但是如果和他分手,又怕自己一个人面对生活。她说她现在很依赖这个男朋友,已经失去了独自生活的勇气和能力。我劝她想清楚再做决定,一个人虽然很自由,但确实很艰难,任何事都有两面性。
这以后,珍和她的男朋友一起开了个小店,在蒙特利尔周边的一个小镇上。这样我们就有大约半年没见面,电话也很少打。后来因为效益不理想,很快就把店卖掉了,又住回了蒙特利尔。在开店期间,两个人的矛盾越来越多,珍说她实在受不了男朋友的坏脾气了,考虑分手。
珍终于还是和她的男朋友分了手。她告诉我这个决定的时候,语气里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我知道她一定是经过了特别艰难的思考和选择,因为这样做无疑又把自己逼到最初一个人带着孩子,事事亲力亲为的境地,但我还是对她说:“也好,如果确实合不来,勉强在一起也很受伤。”那天晚上我一直都睡不着,为珍默默祷告了许久。
我不知道珍怎么忽然做了去多伦多的决定。她倒是说起过她父亲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好朋友的女儿在多伦多,已经移民10年了,开着一个卖咖啡点心的店。留言里珍没说太多,我想她一定还会再打来电话。
真希望珍还在蒙特利尔,我们可以常常回想最初的情形:为了看烟花,我们走了许多路,脚上都磨出了泡,但看的时候全然忘记,大呼小叫的,无比开心;在街上逛累了,我们总是舍不得买一瓶水或一个小点心,有一次珍的女儿实在想吃,珍买给她,还被她不小心弄掉地上了,珍拾起来吹了吹毫不犹豫地自己吃了;我们还结伴上路边的酒吧找工作,珍胆子大,总是由她操着生硬的英语或法语来问,而我就像个摆设一样在旁边站着……我们一起笑过也一起哭过,我们彼此分享心事和愿望,在这个夏天繁华灿烂冬天阴郁萧瑟的城市,留下了我们五年的时光。但是我们不知道我们要去哪里,所走的每一步好像都是尝试,又好像是没有终点的流浪。但愿每一个孤寂的灵魂都得着安慰,每一个流浪的人都寻到真正的家园.….. 来源:
珍的老公一直想移民,珍却不怎么想,因为她有特别疼爱她的父母和外婆,她舍不得离开他们,但老公执意要办,并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最后珍同意了。但是拖了两年,等移民办下来以后,老公说他不想来了,因为他升了官,有美好的前途。于是,三口人登陆后,老公只呆了一个星期就匆匆回国了,剩下珍一个人带着孩子,在这里开始新生活。
我们常常一起逛街,到对方家里吃饭,打起电话来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我每每心情不好,就给珍打电话,她会叫我去她家吃饭。其实珍不擅长做饭,但她会买一大堆东西。我们就边做,边聊,边吃。珍也有烦心的时候,她也给我打电话,我就拉她去逛街,我们走遍了蒙城的大街小巷,看遍了蒙城的异国风景。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我们彼此需要,互相温暖。
过了一年多,珍回了一趟国,她是去和她老公办离婚手续的。因为珍渐渐爱上了这个地方,不想回去,女儿也很喜欢这里,但珍的老公不想来,他打算放弃这个身份。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扯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分手。记得那天晚上我们在春寒料峭的老港坐了很久,珍告诉我她和老公是怎么认识的,怎么相爱的,也提到她老公可能有另一个女人。我也告诉她我和男朋友如何相恋,如何分手。我们其实要的不多,但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
珍回来后没多久,认识了一个当地人,三十多岁,长得黑乎乎的,但对珍很痴心,常在她去打工要坐的班车车站等她。送她到工厂后,自己又坐车回来。他说自己是记者,所以时间上很自由。珍问我这人怎么样,我说不准,就没说什么。有一次珍无意中说起他向她借钱,我就叫珍小心点,但珍大大咧咧的,没太当回事。直到那人又几次开口借,珍才觉得这个人不对劲,于是提出分手。但那人还一直给珍打电话,害得珍只好换了电话号码。
珍后来又认识了一个当地长大的华裔,年龄比她小几岁,人倒是很热心,也很单纯,没什么心计。看得出来珍和他在一起很开心,因为她常常在电话里哈哈大笑。我搬家,她还叫了那个小伙子来帮忙。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个月,小伙子就要分手。他是这里长大的,观念完全西化了,信奉“有感觉就在一起,没感觉就分手”,好像两个人相处,简单得可以轻易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经过这两次无疾而终的感情,我叫珍不要太相信人,她说她只是觉得太寂寞了,生活中又有很多困难,让一个女人独自承担,她觉得很累。她说,“我只是想找个人靠一下”。我听了很伤感,但是却帮不了她。
后来有一段时间,我们不常联系,因为珍一直打工,早出晚归的,我在读书,课业繁重,没时间也没心情聊天逛街。我常常在孤单难受的时候想起珍,迷惑这个美丽的城市里有多少颗寂寞忧伤的心。
再次听到珍快乐的笑声时,已经有点陌生以致差点没听出是她。我知道珍肯定有好消息,因为她是那种喜怒都形于色的人。果然,珍叫我去她家吃饭,她过生日,新交的男朋友会来做一手好菜。
我在她家看到了她的新男友,是来了几十年的华裔,个子不高,但特别勤力,整个晚上都在厨房忙碌,搞得我很不好意思,珍却爽朗地说“他喜欢做饭!他做得特别好,你看,我都胖了许多!”仔细一看,果然,珍的脸圆了不少,也白了不少。珍说她认识了这个新男友后,什么事都不用操心了,忽然间觉得轻松了许多。他对珍的女儿也很好,连买文具这样的事都会放在心上。看着珍一脸的笑意,我真为她高兴。
我们又有了经常性的联系,珍跟着男友到处去玩,拍了很多照片,张张都洋溢着灿烂的笑,还常叫我去吃饭。珍的男朋友厨艺好得足可以开饭店,事实上他确实在饭店打过五六年的工。她家买了个冰柜,每次去里面都塞买了东西,好像开店的也不过如此。
大约有一年的时间,珍都对自己的现状很满意。不过有时珍也会发发牢骚,说她的男朋友脾气太急,常常责怪她这事不会做,那事做不好。珍比较马虎,加上洗衣做饭全不擅长,但她其实很能吃苦,条件再差都能苦中做乐。不过每天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确实会有很多外人见不到的情形。我只希望这些都是小事,不会影响她和男朋友的关系。
有一次珍打来电话,说她有点受不了男朋友的脾气,但是如果和他分手,又怕自己一个人面对生活。她说她现在很依赖这个男朋友,已经失去了独自生活的勇气和能力。我劝她想清楚再做决定,一个人虽然很自由,但确实很艰难,任何事都有两面性。
这以后,珍和她的男朋友一起开了个小店,在蒙特利尔周边的一个小镇上。这样我们就有大约半年没见面,电话也很少打。后来因为效益不理想,很快就把店卖掉了,又住回了蒙特利尔。在开店期间,两个人的矛盾越来越多,珍说她实在受不了男朋友的坏脾气了,考虑分手。
珍终于还是和她的男朋友分了手。她告诉我这个决定的时候,语气里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我知道她一定是经过了特别艰难的思考和选择,因为这样做无疑又把自己逼到最初一个人带着孩子,事事亲力亲为的境地,但我还是对她说:“也好,如果确实合不来,勉强在一起也很受伤。”那天晚上我一直都睡不着,为珍默默祷告了许久。
我不知道珍怎么忽然做了去多伦多的决定。她倒是说起过她父亲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好朋友的女儿在多伦多,已经移民10年了,开着一个卖咖啡点心的店。留言里珍没说太多,我想她一定还会再打来电话。
真希望珍还在蒙特利尔,我们可以常常回想最初的情形:为了看烟花,我们走了许多路,脚上都磨出了泡,但看的时候全然忘记,大呼小叫的,无比开心;在街上逛累了,我们总是舍不得买一瓶水或一个小点心,有一次珍的女儿实在想吃,珍买给她,还被她不小心弄掉地上了,珍拾起来吹了吹毫不犹豫地自己吃了;我们还结伴上路边的酒吧找工作,珍胆子大,总是由她操着生硬的英语或法语来问,而我就像个摆设一样在旁边站着……我们一起笑过也一起哭过,我们彼此分享心事和愿望,在这个夏天繁华灿烂冬天阴郁萧瑟的城市,留下了我们五年的时光。但是我们不知道我们要去哪里,所走的每一步好像都是尝试,又好像是没有终点的流浪。但愿每一个孤寂的灵魂都得着安慰,每一个流浪的人都寻到真正的家园.…..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没有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