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饮食调补而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做法,这是进补的由来。
大寒是最重要的节气,也就是立春前的15天,在今年是国历1月20日。
提醒大家,可藉由中药的调补,保健养生。
中医有句古话:“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所谓“温”,指的就是“瘟病”,也就是阳春3月至夏季常发生的热病,流行在长江中、下游及南方,也包括了台湾地区。
从现代医学来看,以春季流行的轮状病毒及流行性感冒为主,病症以发热、呼吸道感染与肠胃道症状为大宗。
古代并没有注射疫苗等主动免疫的方法,面对来势汹汹的流行性感冒及轮状病毒感染,往往死伤惨重。经过历代医家的努力,衍生出由饮食调补而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做法,这也是冬至进补的由来,后代再衍生出“白露到好转骨”及“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理论。
但演变到现代,冬天进补却只沦落到一饱口福的目的,只为口感而无疗效的乱补一通,至为可惜。
事实上,现今社会仍有许许多多的父母为了小朋友一天到晚感冒而烦恼,也有许多的子女为了年高双亲抗病力弱而担心,却不晓得透过简单的冬季调养,可以有效解决这些恼人的问题。
冬令进补并不是只有冬至吃汤圆而已,最最重要的节气就是大寒,也就是立春前的15天,在今年是国历1月20日。
大寒是冬季中最冷的一日,以万物而言,皆是把养份搬至体内最深处以度严寒,理论上,能将药谷精华吸收完全,充实体魄,有效预防来年瘟疠的侵害。
老年人的肾精已衰、脾阳不振;小朋友的脾土娇嫩、肺气不固,皆是属于易感冒的族群,却在体质上有所不同;若能够在大寒之日,温补脾土兼顾肺气,即使不加入补肾药,也能使肾水充盈,有利于老年人的抵抗力。
不方便食补的族群,可使用方便的科学中药。以薏苡仁、砂仁、人参、茯苓、白术、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等药材,加入糖饴所制成的“建参方”,能预防来年的感冒,减少过敏性鼻炎及气喘的发作;也可使小朋友脾胃大开、增加体重。
中药的调补不同于现代疫苗,并非只针对某种特定病源作预防,而是全面性的提高机体免疫力,所以没有现代疫苗“单一有效”的弊病。但也不代表疫苗接种没有意义。
例如流感疫苗的接种,虽然在接种后,会有数日的类感冒症状,但对于降低流感重症死亡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且能有效降低流感的症状及病程,这就是中药所不及的地方。
防疫的手段是越多越好,吾人若能接受现代的免疫接种,再加上传统食补,或科学中药的体质调理,不仅在疾病的预防有效,更能对调理体质及改善生活品质有重大帮助。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冬令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