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古名“太和山”。“太和”一词出自《周易﹒干卦﹒彖辞》:“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大意是说,万物的运行变化,只要各自安守本分,保持整体的和谐,就能顺利发展。 “太和”含有“普遍和谐”之意。或许因了这种“天人合一”的灵秀之气,武当山成为修炼之人的理想修炼之地。
“武当”之名最早见于《汉书》。元代刘道明在《武当福地总真集》卷上说:“传记云,武当山,一名太和,一名大岳,一名仙室,中岳佐命之山。应翼轸角亢分野,在均州之南。……地势雄伟,非玄武不足以当,因名之曰武当。”《后汉书﹒王梁传》中说:“玄武,水神之名。”李坚注称:“玄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关于玄武为何人,一种说法认为玄武是黄帝治下的净乐园太子真武。还有一种说法称,大禹继承帝位后,便将父亲鲧封为水神,并在今天的武当山创建玄天庙供奉之,称为“玄武大帝”。“玄”,即“玄天”,北方的别称。《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中说,隋文帝开皇元年三月三日,玄武降诞于王宫。既长舍家弃国,辞父母下入武当山修道,度世济人,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帝封为玄武真人。唐贞观二年,封为佑圣玄武灵应真君,宋时真宗避赵玄朗玄字之讳,乃改为“真武大帝”。明朝时,武当山被封为“太岳”、“玄岳”,成为“天下第一名山”。在此修道之人众多,而且兴建了大量宫观。清代后,武当山的影响力下降。
除玄武之外,有众多的修炼者选择在武当山上修炼。明朝任自垣撰写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卷六《集仙记第五》中说:“(在武当山)自黄老设教,神仙至人栖之者众。”“养生之人,多隐其名字,藏其时日,恨山不深,林不密,惟恐闲名落人耳中。是山证道升真者,何可胜记,去古颇远,劫火屡更,多失其名”。现在载于史籍中比较有名的仙师真人有春秋时的尹喜、汉时的戴孟、马明生、阴长生,晋时的谢允、尹轨,南朝的刘虬,唐代的姚简、吕洞宾,五代的陈抟,宋代的孙寂然,元时的张守清,明代的张三丰等。
史书记载的较早于此隐居修炼的是周康王时的大夫尹喜。据记载,尹喜本为函谷关尹,他见紫气东来,料定必有贵人来到。果然不久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驾青牛西去,路过函谷关。尹喜热情接待了老子,并拜老子为师,向老子问道。老子于是住到函谷关,写下了传世修炼之书《道德经》五千文。后来老子西出函谷关,不知所终。尹喜遂挂印辞官,隐居在武当山中开始修炼。不过,《庄子﹒天下篇》、《史记﹒老子传》虽对此已有简略记载,但尚未言及其武当山隐居之事。直到南朝郭仲产的《南雍洲记》中才有:“武当山有石门、石室,相传云尹喜所栖之地”的说法。后人把尹喜在武当山修炼之地的三天门石壁,称为“尹仙岩”。武当山上的牛槽涧、青羊涧,都是太上神化造访尹喜之地。
据葛洪的《神仙记》称,戴孟是汉明帝时人,曾经先后在华山及武当山修炼。在华山得不死之道,可以轻身健行。仙人马明生在武当山修炼之地为五龙宫,内有炼丹池、自然庵等。其弟子阴长生在侍奉马明生二十年后,在青城山得道,后在武当山石室中服用丹药,并造出黄金数万斤以布施天下穷乏之人。此后周游天下。据《元和郡县志》武当县条说:“阴长生于此得仙”。也就是说他在武当山白日飞升,成仙而去。阴长生的弟子鲍靓是《神仙传》的著者葛洪的师父,此二人后来也都得道成仙。
晋代尹喜的弟子尹轨,亦入武当山修道,人称“无上真人”,其门徒众多,在唐朝是颇为显盛。陶弘景《真诰﹒稽神枢》中说,谢允是历阳人,“少英毅,历仕罗邑宰,博览群书,道学尤精”;太康年间,他辞官□入武当山,在一石室中修炼,没有几年就得道成仙。据说南北朝时在此修炼的就超过四百人。
据武当山历代山志及均州旧志载,中国民间流传的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亦在武当山修炼过。吕洞宾,唐朝人,原姓李,曾举□士不第。后因武则天篡权,迫害唐皇室子孙,乃入山修行。他先在陕西太华山修炼,后被玉皇大帝敕命为传教祖师。他曾经隐居在武当山的紫气峰修炼。还有一处叫洞宾岩的地方,传说也是吕洞宾隐修较长的地方。
此后五代的陈抟,宋代的孙寂然,元时的张守清等成仙真人都在武当山修行过。
不过,中国人最为熟悉的当属太极拳的鼻祖、明代真人张三丰。《明史》卷二百九十九写道:张三丰丰姿魁伟,大耳圆目,无论寒暑只披件蓑衣“或处穷山,或游闹市”。他在明朝初年来武当山游历并在此隐居,当时武当山上的五龙、南岩、紫霄殿都毁于战火,张三丰和徒弟们就在荆棘中盖了草庐作为修炼之所。一天张三丰对人说:“此山,异日必大兴。”此后张三丰离去。明太祖听说后,派人访寻他却没有找到。后来明成祖即位后,为了感谢神明,特别是真武神在创立基业方面的帮助,除了加封真武,还在武当山上大兴宫观,应了张三丰的预言。而张三丰在游历四川后,再次来到武当山修行,并最终成仙。
由于武当山的不凡之处,历代帝王对其青睐有加。不过,武当山最早的道观始建于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因均州太守姚简祷雨有应,致使五龙现身降雨,所以下令在武当山修建五龙祠。大历年间(766年~779年)又建太乙、延昌等庙,干宁三年(896年),又更新神威武公庙宋、元、明三朝,均推崇武当真武之神。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下诏封真武为“真君”,将“五龙祠”更名为“五龙观”,并开始修建大量庙观,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五龙观、紫霄宫、威烈观、太上观、佑圣观等。元时,元世祖忽必烈下诏封真武为“玄天上帝”,将“五龙观”更名为“五龙宫”,并继续在武当山大兴土木,修建宫观。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下令,在武当山建造了九宫九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殿宇房屋二万余间。当时其香火隆盛,无论皇子皇孙、文臣武将,还是黎民百姓,每年都要到武当山朝拜。史书载,明隆庆(1567~1572)时,武当山有道士三百到六百人,道官、道众、军队、工匠等一万余人。因此武当山被称为“天下第一道场”。清朝初期,虽仍有一些知名道士在武当山修炼,但随着人与道越离越远,成仙之事对人们来说也似乎是遥不可及了。清康熙时期维修了一些宫观,但清末到民国时期,大部分宫观被废弃甚至被毁坏。
目前,武当山尚有明代修建的太子坡、磨针井、回心庵、玉虚岩、紫霄宫、太和宫、泰山庙等古建筑遗存。太子坡相传是真武在磨针井受老妇点化后,重新入山修炼居住过的地方。因道观建于陡峻的山坡上,故又名“太子坡”。磨针井是传说中的真武太子在此遇老妇感化的地方。玉虚岩是真武帝修炼和飞升之处。内部供奉着真武像及左右侍从、五百灵官等。关于紫霄宫的来历,在《真武本传妙记》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当仙人紫元君超度真武到武当山修炼时,就告诉他“摘其众峰冲高紫霄者居之”,故武当山的主宫名字为紫霄宫。“紫霄”意指仙气弥漫的天空。
在今武当山南岩宫两仪殿外,存有吕洞宾赞美武当山的一首诗《题太和山》。诗曰:
混沌初分有此岩,此岩高耸太和山。
面朝大顶峰千丈,背临甘泉水一湾。
石缕状成飞凤势,龛纹绾就碧螺鬟。
灵源仙涧三方绕,古桧苍柏四面环。
雨滴琼珠敲石栈,风吹玉笛响松关。
角鸡报晓东方曙,晚鹤归来月半湾。
谷口仙禽常唤语,山巅神兽任跻攀。
个中自是乾坤别,就是原来日月闲。
此是高真成道处,故留踪迹在人间。
古人多少神仙侣,为爱名山去复还。
- 关键字搜索:
- 山岳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