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过去的几十年间,一直都十分注重民众的家庭成分,而毛泽东也同样面临成分如何划分的问题。但对于他是贫农还是富农,民间各有说法,这可难倒了负责土改的乡官们。后来,还是毛泽东一锤定音——其成分是富农。
毛泽东是贫农有意夸大成分
毛泽东作为泱泱大国的领导人,许多学者都喜欢将他作为研究对象,而对于家庭成分的划分更是重要的内容——这牵涉到毛泽东的阶级斗争理论。对于毛泽东的成分,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系美籍教授施拉姆,在其《毛泽东》一书中对他的家庭成分评述如下:
虽然中国农村非常贫穷,一个人生活稍有宽余,即足以定为“中农”甚至富农,但毛泽东也可能稍微夸大了他家的阶级成分。这可能是因为他从前经常同父亲发生激烈冲突而对他不那么孝敬了;也许是他在1936年想借此说服学生中间的许多富农子弟,他们的阶级出身并不一定妨碍他们参加革命活动。无论如何,不管毛泽东的父亲后来拥有多少财产,他出身贫农这一点肯定对其家庭有深刻影响……(施拉姆:《毛泽东》)
通过施拉姆的这段评述,可以明显看到他对毛泽东家庭成分的自述持有不同的观点。显然,他认为毛泽东自认是富农,是出于其它用意“稍微夸大了他家的阶级成分”,换句话说,毛泽东是出身于贫农。
日本著名学者大泽升在他的《中国向何处去》一书中则记述毛泽东是“富裕中农的长子”。
事实上,关于毛泽东的家庭成分是贫农的说法在中国人的看法中很普遍。早在1929年4月时,国民党政府没收毛泽东一家在韶山的全部房屋、家产和田地。1949年8月15日,解放军打入韶山,而在此三年前(1946年),毛泽东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没收的家产仍未归还。据此,有人认为毛泽东的家庭成分应为贫农——因为1950年全国在广大农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时,是根据解放前三年拥有的家产(主要是不动产)来划分家庭成分的。
毛泽东:我是富农
毛泽东对于自己的成分自有说法。1936年10月,毛泽东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时曾说:“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年轻的时候,因为负债过多而只好去当兵。他当了好多年的兵。后来,他回到我出生的村子,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克勤克俭,攒积下一点钱,买回了他的地。”
他还说:“这时我家有15亩地,成了中农,靠此每年可以收60担谷。一家5口一年共吃35担——即每人7担左右——这样每年还有25担剩余。我的父亲利用这些剩余,又积蓄了一点资本,后来又买了7亩地,这样我家就有‘富’农的地位了。”(摘自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在民间,也有许多人认为毛泽东应该属于富农。他们认为,毛泽东的家产虽然早已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没收,但他父亲健在时,置买了22亩田地,家中只有5口人,平均每人占有土地4亩多,而当时韶山平均每人只能占有九分三左右的土地。除此,毛泽东的父亲还雇过长工。因此,毛泽东的家庭成分应该评为富农。
那么,毛泽东的家庭成分到底应该评为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曾经把当时负责土改工作的韶山乡(当时为清田乡)农会主席兼乡长毛寅秋难坏了。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毛泽东早在1936年同斯诺谈话的内容。
据阿忆在《共和国的日记》中记载,毛寅秋当时心想:按毛泽东家原有的财产,应该划为富农。但把富农的成分划在一个伟大革命领袖家,怎么行呢?他左右为难,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写信请毛泽东答复。
毛寅秋给毛泽东写的信,大意是:“家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您的亲切关怀下,土改工作现已进入划成分、分田地的阶段了。您知道,韶山是山多田少,初步推算,每人平均九分三左右,不知您老家有几口人在韶山分田?特向您汇报,请指示。”
乡政府的郭秘书看了毛寅秋写给毛泽东的信,感到内容比较含糊,便说:“那成分的事,怎么没有讲呢?”毛寅秋则回答说:“主席看了信,便会晓得我们的意思。”
果然,信发出不久,毛泽东就趁毛岸英、毛岸青回韶山之便,向韶山乡转达了他的意见。具体说有以下三点:一、所有财产分给农民;二、划分富农,责无旁贷,付来三百元作为退押金;三、人民的政府执法不徇私情,照政策办事,人民会相信政府。
完成了这件使命,毛岸英来到了朝鲜平安北道大榆洞,作彭德怀的机要秘书赶赴朝鲜战场。而韶山乡则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把毛泽东的家庭成分划为富农。尽管如此,当地政府向到韶山参观的国内外人士介绍毛泽东的家庭情况时,一般仍不讲毛泽东出身富农家庭,而说是纯朴的农民家庭或革命家庭。
毛泽东是贫农有意夸大成分
毛泽东作为泱泱大国的领导人,许多学者都喜欢将他作为研究对象,而对于家庭成分的划分更是重要的内容——这牵涉到毛泽东的阶级斗争理论。对于毛泽东的成分,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系美籍教授施拉姆,在其《毛泽东》一书中对他的家庭成分评述如下:
虽然中国农村非常贫穷,一个人生活稍有宽余,即足以定为“中农”甚至富农,但毛泽东也可能稍微夸大了他家的阶级成分。这可能是因为他从前经常同父亲发生激烈冲突而对他不那么孝敬了;也许是他在1936年想借此说服学生中间的许多富农子弟,他们的阶级出身并不一定妨碍他们参加革命活动。无论如何,不管毛泽东的父亲后来拥有多少财产,他出身贫农这一点肯定对其家庭有深刻影响……(施拉姆:《毛泽东》)
通过施拉姆的这段评述,可以明显看到他对毛泽东家庭成分的自述持有不同的观点。显然,他认为毛泽东自认是富农,是出于其它用意“稍微夸大了他家的阶级成分”,换句话说,毛泽东是出身于贫农。
日本著名学者大泽升在他的《中国向何处去》一书中则记述毛泽东是“富裕中农的长子”。
事实上,关于毛泽东的家庭成分是贫农的说法在中国人的看法中很普遍。早在1929年4月时,国民党政府没收毛泽东一家在韶山的全部房屋、家产和田地。1949年8月15日,解放军打入韶山,而在此三年前(1946年),毛泽东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没收的家产仍未归还。据此,有人认为毛泽东的家庭成分应为贫农——因为1950年全国在广大农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时,是根据解放前三年拥有的家产(主要是不动产)来划分家庭成分的。
毛泽东:我是富农
毛泽东对于自己的成分自有说法。1936年10月,毛泽东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时曾说:“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年轻的时候,因为负债过多而只好去当兵。他当了好多年的兵。后来,他回到我出生的村子,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克勤克俭,攒积下一点钱,买回了他的地。”
他还说:“这时我家有15亩地,成了中农,靠此每年可以收60担谷。一家5口一年共吃35担——即每人7担左右——这样每年还有25担剩余。我的父亲利用这些剩余,又积蓄了一点资本,后来又买了7亩地,这样我家就有‘富’农的地位了。”(摘自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在民间,也有许多人认为毛泽东应该属于富农。他们认为,毛泽东的家产虽然早已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没收,但他父亲健在时,置买了22亩田地,家中只有5口人,平均每人占有土地4亩多,而当时韶山平均每人只能占有九分三左右的土地。除此,毛泽东的父亲还雇过长工。因此,毛泽东的家庭成分应该评为富农。
那么,毛泽东的家庭成分到底应该评为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曾经把当时负责土改工作的韶山乡(当时为清田乡)农会主席兼乡长毛寅秋难坏了。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毛泽东早在1936年同斯诺谈话的内容。
据阿忆在《共和国的日记》中记载,毛寅秋当时心想:按毛泽东家原有的财产,应该划为富农。但把富农的成分划在一个伟大革命领袖家,怎么行呢?他左右为难,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写信请毛泽东答复。
毛寅秋给毛泽东写的信,大意是:“家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您的亲切关怀下,土改工作现已进入划成分、分田地的阶段了。您知道,韶山是山多田少,初步推算,每人平均九分三左右,不知您老家有几口人在韶山分田?特向您汇报,请指示。”
乡政府的郭秘书看了毛寅秋写给毛泽东的信,感到内容比较含糊,便说:“那成分的事,怎么没有讲呢?”毛寅秋则回答说:“主席看了信,便会晓得我们的意思。”
果然,信发出不久,毛泽东就趁毛岸英、毛岸青回韶山之便,向韶山乡转达了他的意见。具体说有以下三点:一、所有财产分给农民;二、划分富农,责无旁贷,付来三百元作为退押金;三、人民的政府执法不徇私情,照政策办事,人民会相信政府。
完成了这件使命,毛岸英来到了朝鲜平安北道大榆洞,作彭德怀的机要秘书赶赴朝鲜战场。而韶山乡则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把毛泽东的家庭成分划为富农。尽管如此,当地政府向到韶山参观的国内外人士介绍毛泽东的家庭情况时,一般仍不讲毛泽东出身富农家庭,而说是纯朴的农民家庭或革命家庭。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 关键字搜索:
- 毛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