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都是拜全球谷物需求激增、价格飙涨所赐。从2006年中开始,长期供货充裕、价格稳定的小麦、玉米等谷物,突然在国际市场上成为抢手货,2007年全球小麦和黄豆价格都暴涨了70%。
供需失衡推动价格不断冲高,上周传出全球小麦库存量降至30年来最低水准,美国小麦库存也降至1948年以来最低水准的消息,刺激美国芝加哥交易所的小麦价格登上历史新高。至今,玉米价格较过去翻升了一倍,黄豆价格涨升将近一倍,其他包括大麦、扁豆等农产品价格也都是濒临历史新高。
全球谷物供需失衡主要是由三个因素所促成的。
第一是中国和印度经济起飞带动人民所得提高,中产阶级兴起,积极追求更高品质的饮食。原本以米食为主的社会,在生活渐趋富裕之后,人民的饮食习惯改变,开始喜欢各种小麦制食品,包括南韩、台湾在内的亚洲地区对小麦的需求也都持续增加。
其次则是全球气候异常,天灾频传。本是全球主要谷物生产地区的澳洲、乌克兰等国都面临长期干旱,严重影响谷物产量,以致于全球库存量不断走低,但需求量却持续增加,价格自然居高不下。而近来肆虐中国大陆的雪灾,将使全球粮食供应紧绌的情况更加严重。
不过,第三个因素却可能是触动全球食品价格飙涨连锁效应的关键。由于国际能源价格攀高,美国和巴西致力于发展生质能源,作为主要原料的玉米因而供不应求。经济学家认为,去年全球对玉米的需求激增,美国大力推动生质能源必须要负60%的责任。
2000年时,全球以玉米生产的乙醇燃料产量为200亿公升,至2007年增加为600亿公升。而在2008年1月份,美国的产量就已达到60亿公升,预料今年单是美国的产量就可创下520亿公升,全球产量将再创新高。
联合国的食品暨农业组织在其年度展望报告中指出,在美国政府的补贴奖励之下,今年美国用于乙醇生产的作物产量将会增加50%,牺牲的则是其他粮食作物的生产,受影响最大的将是小麦。农民一窝蜂把其他作物的农地改为种植玉米,结果导致其他谷物产量减少,价格同步上涨。
据加拿大Lethbridge大学农业经济学教授Kurt Klein的分析,美国现在用于生产乙醇燃油的玉米数量,比加拿大全部谷物产量的总和还要高。换言之,全球玉米产量并未减少,反而是大量增加,只是人类都吃不到。
这对全球食物供应的冲击巨大,因为生产75公升(亦即约一辆车的油箱容量)乙醇燃油所需的玉米数量,就相当于一个人维持每天2000卡路里标准饮食一年的用量。此即表示,一个人牺牲一整年的饮食所需,只能让一辆车加满油而已。
玉米同时也是家畜的主要饲料,畜牧业的成本随之上升,肉类及奶类产品价格也就跟着水涨船高。随着中产阶级兴起,亚洲地区对奶制品的需求量激增,如今市场上盛行的说法是:全球对牛奶需求的成长速度远超过对原油的需求,牛奶将是新原油。
对于加拿大这种地广人稀的国家来说,全球农产品价格飙涨是数十年来难逢的机运,农民对加国可望成为"全球食品杂货店"雀跃不已。但是对粮食需求殷切的国家来说,这却是粮食危机即将爆发的征兆。
联合国的食品暨农业组织就警告,谷物价格的涨幅已令贫穷国家难以负担,目前全球有36个国家正面临粮食危机,主要是在非洲、南亚和中美洲。该组织注意到,谷物价格高涨导致食品短缺,在某些地方已经引起社会不安。最近墨西哥发生数起抗议活动,起因就是薄饼价格节节上涨,令低收入的人民难以负担,不满情绪于是爆发。
另一种型态的保护主义也在部分国家开始出现。在供需失调的压力之下,原本对外出口谷物的国家不得不考虑限制出口,优先供应国内所需。中国大陆已经对小麦、大麦、燕麦、玉米、稻米和黄豆等的出口,加征5-25%不等的出口税,以确保国内的货源稳定。
食品价格高涨影响全球各地人民的生活,然而经济开发程度愈低的国家,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就愈大,对于生活水准的影响就更显著。经济学家担心,所得重分配的大倒退正在悄悄进行,结果将使贫者更贫,而且在低度开发地区的情况将尤其严重,各种社会、政治效应都将陆续出现。能源危机受到全球重视,粮食危机的威胁更须妥善因应。
- 关键字搜索:
- 粮荒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