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风险遽增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加速驶入"快车道",出口下滑、资本流入加速,成为两大最显著的景象。监管层认为,这些改变对银行未来的风险构成了现实的威胁。这些风险包括:银行的外币资产缩水和账面汇兑损失、银行外汇存贷款的倒挂、外汇风险隐现下的资本充足率管理等。
监管层调研认为,"许多出口企业的资金链压力越来越大。一旦资金链断裂,出口企业风险将直接影响银行资金安全,潜在风险加大"。而此过程中,汇率风险不仅加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亦对其本身的外汇资产、外汇信贷管理形成了全新的挑战。
调查发现,汇兑损失,成为摆在银行面前第一道难题。 某大型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显示,该银行外币资产今年一季度缩水达5700多万元。工商银行披露的今年一季度季报显示,工商银行当季汇兑损失超过38.18亿元,而去年同期工商银行汇兑损失仅为7.07亿元。
监管层人士认为,外汇资产汇兑损失的扩大,将直接影响到银行本外币并表后,资本充足率管理的难度,"尤其对于资本充足率低的银行来说,风险会更大"。
另外,有商业银行人士指出,由于合并账面损益表用人民币折算,汇率升值大大减少了商业银行的本外币合并后的收入。
除了上述资产管理风险之外,监管人士指出,银行的外汇信贷管理中亦呈现出多种风险。
通过对不少银行的调研发现,由于外币存款持续下降,而外债额度也在今年再遭大幅削减,不少银行的外汇资金骤然紧张。调研发现,商业银行的吸储大战进入白热化状态,甚至导致"银行之间外币存款的争夺已出现混乱,使得商业银行外币存款成本大幅上升"。
某商业银行透露,为了避免美元存款基准利率限制,有的中小外资银行甚至推出了13个月期存款,以此避开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必须执行3%的限制。
而有的外资银行则表示,"存入一定数额,可以加送美金"。调查发现,银行的吸储大战,导致对客户存款报价水涨船高,由年初的存款利率LIBOR加50个基点,达到LIBOR加250-300个基点。
某大型商业银行支行行长说,由此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尽管贷款利率也同步提高到LIBOR加700点左右,但是考虑到升值因素,折算成人民币后,外汇贷款依然是做一笔亏一笔"。
尽管冒着亏损的风险,银行的外汇贷款依然居高不下。一季度,上述商业银行外汇贷款新增39.96亿美元,为去年同期增量的6.6倍,而外汇存款则比年初减少2.17亿美元,外汇的存贷比已经达到186.3%,比年初上升17.4个百分点。监管层人士指出:"这样高的比例,银行的外汇流动性风险已经隐现。"
出口受伤
调研表明,从上海市的16家商业银行对出口企业的抽样来看,多数出口企业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承受力一般在1:6.5-1:7之间,企业表示,如果今年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10%或达到12%,多数出口企业将难以生存。
2007年3季度以来,上海市的外贸出口总量和增幅呈逐季下降趋势。今年一季度,全市外贸出口382.0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2%,创近两年来单季最低增幅。 与出口下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该市同期的外资流量急剧飙升,达到新的历史高位。
今年一季度,上海市直接利用外资金额增长达到18.8%,而去年同期增幅仅为-7%。同期,直接利用外资实际到位金额增幅,从去年一季度的 2.2%猛增到今年的12.5%。监管人士认为:"这种超常的增长,不排除有大规模的热钱掺杂其中,而其中部分可能流入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调查中发现,不少企业出口大幅减少,服装、鞋等低附加值类产品的表现尤其明显。今年一季度,上海市的服装出口仅比去年同期增长1.2%,增幅同比回落7个百分点,鞋类出口则由去年同期增长18.3%转为下降4.2%。
不少调查企业表示,影响出口的因素中,汇率成为首要原因。而排在汇率之后的两大因素依次为:税率和利率。出口下滑使企业的利润大幅受压,而汇兑损失,则再度令微薄的利润雪上加霜。在去年6.9%的升值和今年一季度4.07%的升值幅度之下,不少涉外企业的汇兑损失开始迅速扩大。
根据上海市经委提供的数据,2007年,上海市三大集团--电气集团、船舶集团和纺织集团,其汇兑损失分别达到18亿元、14亿元和8.5亿元。
今年一季度,汇率加速升值之后,汇兑损失继续呈扩大态势。仅电气集团一季度的汇兑损失就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总和,达到20亿元。汇兑损失的扩大使不少企业呈现出高端产品略有盈余、中端产品基本保本、低端产品全面亏损的局面。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人民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