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的起源,说法很多,但根据史籍,一般认为元宵节开始于西汉时期。相传汉文帝是在大将周勃戡平"诸吕之乱"后即位称帝的,而戡平的日子刚好是正月十五,因此每逢正月十五这一天汉文帝都会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在古代正月又称为元月,称夜为"宵",正月十五又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夜,所以,汉文帝就把它定为"元宵节",又称"元夜"或"元夕"。而在汉武帝时听从谬忌之说,对于太一神十分虔诚,在甘泉宫修建太一祠坛,无论是伐南越、得天马,甚至冬至也要祭祀太一神,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一神最隆重,从黄昏开始,通宵达旦用盛大的灯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经过祠坛之上,从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另外,依照佛教说法,东汉明帝时僧道于正月十五日会集于洛阳白马寺斗法,由于佛教胜利,明帝便下令于正月十五日前后,在宫廷和寺庙中张灯结彩,不论士族庶民,一律挂灯,表示对佛教的尊敬和虔诚,从此,元宵节张灯,既成为佛教礼仪又成为民间习俗。唐朝后由于在这一天可以张灯为戏,所有又称"灯节"、"灯夕"。
至于元宵节的由来,本省民间传说:二千年前,佛教传入我国,当第一次月圆的时候,人们隐隐约约可以见到月光下有一群天神在翩翩飞舞,有一年浮云遮敝了天空,人们突然不见天神踪迹,十分恐慌,于是纷纷点火把,照亮天空,找寻天神,自此以后,虽然看不见天神,人人却仍年年点燃火把找寻天神,相延成袭,就变成一种风俗了。
另外,从道教的观点,上元节是延袭道教的陈规而来的。唐代以后有所谓的"三元日",即上元日(天官赐福日─农历元月十五日)、中元日(地官赦罪日─ 农历七月十五日)、下元日(水官解厄日─农历十月十五日)。而"三官"指的是,天官上元一品九气赐福天官洞灵元阳紫薇大帝(尧德配天)、地官中元二品七气赦罪地官洞清元虚大帝(大舜耕地)、水官下元三品五气解厄水官洞阴元光大帝(大禹治水)。传说三元日,恰好是三官大帝(俗称三界公)的诞辰,这三神主宰生老病死、命运气数,人们为了祈求赐福,所以在"上元日",既张花灯,也拜三官。上元节乃由原本单纯民俗意义上的求吉、禳灾、祛邪,进一步强化,成为民间最具宗教意义的节庆之一。
- 关键字搜索:
- 火树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