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从德新书《六四日记》
20年前的天安门广场副总指挥封从德博士,星期三在香港推出新书:《六四日记》。这是第一本详细记录当时学运组织内部情况的书籍。两位历史学者评论说,本书有相当大的史学价值。
封从德博士目前旅居美国旧金山,从事网络、历史研究工作。他历时二十年的研究成果:《六四日记》一书,星期三在香港出版、星期四上市发行。
43岁的封从德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二十年前离开中国那一刻,他就在不断回忆和记录当年广场所发生的一切。
"书名叫《六四日记》。按每天的记述,书主要分两部分。正文部分,是18、9年前的回忆,当时没有想出版。去年开始我把它重新整理。"
封从德是四川都江堰人,82年16岁入读北大,89年5月获波士顿大学五年博士学位奖学金,6月发生六四事件没能入读。当时,他曾担任北京高自联,学生绝食团和广场指挥部负责人。六四开枪后逃亡数月来到香港。03年在法国得到博士学位。
*美国学者:最可信、最详尽的记载*
封从德的书,记录了89年4月15日到6月4日这段日子之间,学生运动中各种事件和决策人争议的情况。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为该书作序说该书是:"六四学运的最可信、同时也是最详尽的一部记载。"
余英时说:"因为这是他亲眼见到的。许多事是他在幕后默默做很多工作的。他没上什么镜头,后面许多事情都是他做的。柴玲卷进去基本也是因他而起的。他出来后还非常小心地找了好几十个人在巴黎讨论。"
《六四日记》作者封从德
六四喋血如此重大事件二十年了,参与者、旁观者、研究者的著述,可以说汗牛充栋。为何封从德的书,成为最可信、最详尽的?
余英时教授对美国之音说:"我认为,从当事人的记录来讲,这应算最完整、最可靠的书。我说的是一个,并不是说唯一的。"
余英时在序言中说封从德的书: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六四过后,一些流亡海外的中国学人,在普林斯顿组织了一个"中国学社,"继续对八九民运、六四事件、中国政治进行研究,发表评论。曾参与筹备"中国学社"的余英时教授,对许多六四流亡学生很了解。
*中国学者:《六四日记》填补空白*
在北京,历史学者陈晓雅也为封从德的书写了序。陈晓雅九十年代初就推出了有关六四的第一部专著---《八九民运史》。她后来因其政治观点从社科院政治学所《分流下岗》,失去了公职。
她对美国之音说:"封从德这本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说,它填补了一些空白。比如,从运动起来,一直到运动结束,这些学生领袖,主要是掌控广场有实力的人物,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从投入到最后骑虎难下这样的局面是如何造成的。这点,无论是从研究青年,研究学生运动、群众运动来说,还是从研究人的心理来说,都很重要。"
陈晓雅说,对于后来的人,无论是写剧本,写事件,还是写小说,封从德的书,是一个最丰富的"蓝本"。
晨钟书局的新书介绍说,封从德的书,谈到了"北大筹委会"在运动的关键作用;柴玲曾如何接触邓小平寻求妥协;北大校长如何支援学运组织的校园民主计划;绝食后广场上的决策内情;学生为何从广场撤不下来;"黑手们"的真实表现;六四凌晨天安门广场清场和学生最后撤离的实况等等。
陈晓雅在序言中说:这本书,承载了作者诚实的记忆、良心的反省且充满人性发见。"通过这部作品,读者可以在前所未有的领域内──无论高尚与卑微,奋发与无奈,希冀与苟且,权变与坚持,愚昧与贤明──窥见当日学运与天安门广场的真实状况。"
- 关键字搜索:
- 天安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