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有「天下第一仙山」之称,奇峰嵯峨,溪谷幽深,道观林立。此山原名太和山,「太和」一词出自《周易.干卦.彖辞》:「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所形容的是宇宙自然「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整体和谐,具有「天人合一」的灵秀之气,让人神往。
至于「武当」之名,最早见于《汉书》,言此山:「地势雄伟,非玄武不足以当,因名之曰武当。」所谓「玄武」,是古代北方的水神,龟蛇合体。由水神占据之 山,则水之为物,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性至弱,才能灵活地流通四处,适应各种环境,又因其能流通四处,才能生机勃勃。
可以想见,在武当山修练出来的功夫,也如水一样,主静、主柔,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四両拨千斤。不过今日的武当派,也如少林派一样,最初是以地域命名,到如今已超出地域范围,是一个广泛概念。武当是代表一些具有类似特点,出自道家的武术体系。
究竟武当派的创始人是谁?历来有两个说法。一说指源自北宋道士张三峰,另一说是源自明朝道士张三丰。先说张三峰。
如今一般都说少林是外家拳,武当是内家拳。这说法源自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写的《王征南墓志铭》。王征南是位武术宗师,黄宗羲为他写的《墓志铭》,开宗明义 便说:「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
黄宗羲是史学巨擘,其记载有一定权威性。估计他谈及武当内家拳源流,是从王征南的口述得来。至于王征南的武学渊源,黄宗羲的文中指出,他是张松溪的第三代传人。现存资料有明朝沈一贯写的《搏者张松溪传》及清雍正年间出版的《宁波府志.张松溪传》。
据知张松溪是明朝嘉靖末年人,原籍浙江鄞县,擅长武术。曾在迎风桥酒楼与少林僧比武。该少林僧魁梧有力,凌空跃起,施展连环腿法踢向袖手而坐的张松溪,而 张稍侧身,「举手送之,其僧如飞丸度窗中,堕重楼下,几死。」武术界中人说这是武当内家拳的「弃物投先」招数,具见「四両拨千斤」的威力。
如此精湛功夫,张松溪是跟谁学的?据《宁波府志.张松溪传》所载,张松溪是「师孙十三老,其法自言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 进。夜梦元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张三峰的拳法,竟是由梦中神人所授,似属荒唐,且能赤手空拳杀贼百余人,神乎其技,匪夷 所思,会否是传闻中神话人物?
此一奇人,何故《宋史》没有提及?而且除了这个张三峰,还有另一个张三峰。清朝徐道所撰的《神仙鉴》,也提及距宋徽宗六百年前的南朝刘宋,另有武当山道士 也叫张三峰,外号朴阳子,未入道时深谙房中御女术,入道后则精研金丹,但不清楚他是否拳术了得。会否是同名同姓,被后人与宋徽宗时的张三峰混淆?
无论如何,今日在武侠电影或在武侠小说里,「少林」与「武当」齐名。一九八○年便曾有邵氏出品、张彻导演的电影《少林与武当》,剧情讲述清朝年间,少林与武当都拥有极多高手,少林以反清复明为志,而武当则甘作满清鹰犬。但这只是电影剧本杜撰,正史并无记载。
如今人们提及武当,相信多是从阅读金庸的武侠小说而来。谈及武当派的开山祖师是元末明初的武当山道士张三丰,原是少林寺的火工头陀,跟随觉远和尚学武,师 徒因违反少林不准擅自学武禁令,被逐出师门,其后根据少林功法变通,另创内家拳,自成一家,因在武当山结茅庵修练,自称武当派。此说在历史上查无实据。历 史上张三丰确有其人,《明史.方伎列传》形容这个道士精书画、工诗词,却没提及他懂功夫。
尽管武当渊源众说纷纭,但少林与武当这两大武术名派,精神境界迥然不同。少林出自佛家,有印度文化色彩,而武当出自道家,中华本土色彩浓厚。少林功夫蕴藏 佛家慈悲之理,武当功夫则如老子说的,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追求庄子的逍遥自在,颇有想象色彩和审美情趣。难怪武当绝技的招式,多是很有诗 意,不仅形象化,且富有审美魅力,诸如「红霞贯日」、「乌云掩月」、「猿猴献果」、「仙人照掌」,以至什么「风吹荷花」、「飞云流水」等,虽说是内功心 法,但招式有荷花、清风、流水、飞云,可令人联想到空明灵秀的仙境,同时招式的绵绵不绝,又似是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玄机了。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武当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