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百丈游丝放纸鸢(图)

 2009-12-28 22:0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纸鸢又名风筝,亦名纸鹞。传说春秋时的巧匠公输般"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是放飞纸鸢的最早记载。

纸鸢在其早期发展中曾作过军事战争的工具。据《诚斋杂记》说,汉朝初年韩王信与陈稀勾结进行叛乱,"信谋从中起,乃作纸鸢放之,以量朱央宫远近,欲穿地隧入宫中也。"这是利用纸鸢作军事测量工具。《独异志》记载,南朝的梁武帝萧衍被侯景兵困在台城之中,萧纲"缚纸鸢飞空,告急于外"。《新唐书·田悦传》载,田悦叛唐,派遣兵将围攻临洺城。城内守将张伾,"急以纸为凤鸢,高百余丈,过悦营上(送信与援军),悦使善射者射之,不能及。"萧纲和张伾都是利用纸鸢作为军事通讯工具。由于军事战争需要,纸鸢发展得很快,唐时的纸鸢已能高飞百余丈,在制作和放飞技术上已是相当的精湛了。

放纸鸢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唐代已有史料记载。路德延《小儿诗五十韵》,叙述了唐代各种儿童游戏,有竹马、藏钩、秋千、斗草、踢球、放纸鸢等,"折竹装泥燕,添丝放纸鸢"。唐采的《纸鸢赋》中也说:"代有游童,乐事未工,饰素纸以成鸟,象飞鸢之戾空:野鹄来迁而伴飞,都人相视而指看。"

到了宋代,放纸鸢已不只是儿童的游戏,也成为成年人的娱乐。王明清《捍麈后录》上记:宋徽宗赵佶初即位,爱好玩乐,在"禁中放纸鸢,落人间"。宋仁宗的宰相寇准的《纸鸢》诗说:"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凤如可托,终共白云飞。"《武林旧亭》记载,宋孝宗奉宋高宗在西湖上游幸,"时承平日久,乐与民同,凡游观买卖,皆无所禁。至于吹弹、舞拍、投壶、蹴鞠、杂艺、水爆、风筝,不可胜数。"在广泛开展放风筝活动中,社会上便有了赌赛放风筝的人。《西湖老人繁胜录》记:南宋临安"城外有二十座瓦子,街市举放风筝轮车数椽,有极大者,多用殊红,或用黑漆,亦有用小轮车者,多是药线,前后赌赛输赢。输者顷折三二两线,每日如此。"在社会广泛开展放风筝游戏的基础上,也有了专门扎制风筝和制作放风筝线的小手工业者。《武林旧事》记载:临安城就有卖"弹弓、鹁鸽铃、风筝、药线"的几十户人家:专业放风筝的艺人,有"周三、吕偏头"等。由此可以窥见宋代放风筝活动开展的盛况。

宋代已认识了放风筝游戏的健身作用。《续博物志》载:"今之纸鸢,引丝而上,令小儿张口望视,以泄内热。"放风筝要长时间昂首仰望,还要奔跑疾走,举臂牵引;而放风筝又多是在空气新鲜的郊外。这确是一种寓健身于游戏之中的极好活动。明、清时期的放风筝活动就有了更大的发展,不仅一般人家,就象《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宝玉、黛玉那样的文弱公子、小姐,也在大观园中放风筝。放风筝游戏毕竟是儿童参加的多。明清时有许多诗都是借儿童放风筝以寄意。如宋伯仁《纸鸢》诗:"弄假如真舞碧空,吹嘘全在一丝风。惟惭尺五天将近,犹在儿童掌握中。"徐文长《纸鸢图》诗:"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孔尚任《燕九竹枝词》:"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尔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纸鸢为什么又叫风筝呢?因为"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后来由于纸鸢不常安笛,故徒有风筝之名了。李声振《百戏竹枝词》:"百丈游丝放纸鸢,芳郊三五禁烟前。风筝可惜名空好,不及雷琴张七弦。"这些诗都别有寓意,写得十分有趣。

来源:华夏风韵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