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而穿井”是个成语,比喻事前没准备,临时才想办法。现实中竟然真会有渴而穿井的事,3月21日的新华网就有消失说,温家宝来到云南省曲靖市,深入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指导抗旱救灾工作。温在当时真想到了渴而穿井。
报导说某村过去打了口40多米深的井,日出水量达72立方米。许多村民在赶着牛车排队拉水。听说村民要等两个小时才能接到水,温家宝叮嘱当地干部要尽快查清地下水储藏情况,“再打一口井,大家就不用等这么长时间了。”
这已经不是比喻,是真正的渴而穿井了,是出现旱灾后,饮用水供不应求,得“再打一口井”。这当然也算解除百姓困境的方法之一,政府首脑亲临旱区并想到渴而穿井,当然也算是关爱,可政府工作的前瞻性呢,到哪里去了?
政府是主持公共事务的权力机关,靠了纳税人的供养才得以存在和运转。故此政府工作必须具有前瞻性,必须设身处地为纳税人着想。倘使百姓大旱望云,政府才来想到渴而穿井,这样的政府其实是僵尸政府,就等同于无政府。
我在2007年就写下了《中国陷入事实上的无政府状态》。温家宝在这个村子里会想到渴而穿井,也说明这个辖区在旱灾来临之前,其实是没有政府的。政府不能只是一个补锅匠,不能只是一支灭火队,政府不能总放的是马后炮。
政府的工作必须具有前瞻性。若政府在工作中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尽可能使人民免于苦难,那么这样的政府,只能是混吃混喝的政府。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却不未雨绸缪为纳税人办事,这就凸显著权力和义务之间的不对等。
而党天下的所谓“人民政府”,习惯了只要权力不尽义务,因此也才会有温家宝而今的渴而穿井,以及非人间的百孔千疮、乱象丛生。说到“渴”字,就更让人想到僵尸政府的可恶,因为温政府的不作为和乱作为已是举不胜举。
正因党和政府已然死去,所以公平正义在中国社会便也成了稀罕物,所以渴望公平正义的国人与日俱增,所以胡温也常望梅止渴说道公平正义。但公平正义并不萌生于空谈,无有效制衡无制度保障,一个社会也就难有公平正义。
冤民群体会壮大到今时之模样,正说明了主持公平正义的力量在中国消亡已久。你那个什么所谓的“人民政府”,不能为冤民伸张正义便也罢了,怎能时常还对冤民雪上加霜?露宿的访民冻死京城之时,僵尸政府忙些什么去了?
国家发展固然需要强大的经济后盾,但不能视变相掠夺民财为生财之道。中国百姓普遍遭受着五座大山的重压,“人民政府”在忙些什么呢?在利令智昏,与民争利!“其取非义之财,不避怨恨,譬若以漏脯救饥,鸩酒解渴。”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人才对国家意味着财富。可这个开历史倒车的党天下,非但没有表现得爱才若渴,反而为护卫一党之私,不惜公然大兴文字狱,不惜以某些行为暴力的方式疯狂迫害人才,残害国之栋梁。
一些专制恶棍、政坛小丑的心思不在治理国家之上,而在整人之上。为了扑灭不同的声音,他们在默许、纵容公权横行不法,在人为制造唯一的声音,在敲破某些人的饭碗,以图在经济上拖垮……以渴服马,怎能使人真心顺服?
……
这世道,休提起,提起泪涟涟!这哪还像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这非人间哪还有半点执政党和政府确实存在的样子?温家宝渴而穿井,或能为那个村子的百姓解决用水之需,但作为总理,他又如何应对得了国人的如饥如渴?
写于2010年3月22日(廖梦君同学惨烈遇害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岐中学,杀人狂徒于中共治下逍遥法外第1346天!)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 关键字搜索:
- 从温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