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周南·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燬;
虽然如燬,父母孔迩。
注释:
- 遵彼汝坟:遵,循,沿着。汝,汝水;出自河南弘农卢氏山,至安徽入淮。坟,大堤。汝坟即汝水的大堤。
- 伐其条枚(音梅):伐,砍伐。《说文》:“条,小枝也。”“枚,枝干也,可为杖。”此句中的“其”和上句中的“彼”都是“那、那些”的意思。
第一章的前两句的大意是说:沿着汝水的大堤,砍伐树枝当柴烧。
- 君子:本诗指“夫君”。
- 惄如调饥:惄(音溺)、饥饿之意。唐·孔颖达《毛诗正义》:“惄是饥之意,非饥之状,故传言‘饥意’”。“惄”这个字在本诗中指的是人开始有饥饿的感觉了,但还不是指出现饥饿的状态。调(音周),朝,早晨。
“惄如调饥”大意是:(思念夫君)如同早晨饥饿了一样。中国古代讲“日落而息”,晚上比较早就休息了。不像现在人有什么“夜生活”,甚至还吃夜宵,古人没有这种习惯。有些僧人、修道人或居士还讲究“过午不食”。古人早上也很早起来(大约4-5点左右),还要先干活,然后才吃早饭(大约7-8点左右)。所以早上在没吃饭前饥饿的感觉最强烈。以此来形容思念之深。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这是上古时期女子向自己的夫君倾诉思念之情的一句话。大意是:您外出公干,这么长时间没回来,我想念您,如同早上饥饿了一般。
- 伐其条肄:肄(音艺),《毛诗正义》:“斩而复生曰肄。”这句的大意是说:当我再一次来到汝水的大堤附近砍柴,原来被砍过的树枝已经长出了新枝。我砍那些新枝时,才想起一年又过去了。“肄”表示新长出的树枝。
- 不我遐弃:这是个倒装句,即“不遐弃我”。“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大意是说:看到了夫君,我才庆幸您没有抛下我们这个家庭。请注意,这句话的意思可不是说担心自己的夫君在外面三心二意的,另外成立了家庭。
中国古代的男人离开自己的家庭外出(做生意除外)一般有几种情况:进京赶考,得了官职,留在京城或派到外地当官,一时无法跟自己家庭的父母妻儿团聚,这还是那种比较幸运的。还有就是服兵役,或者是服劳役。这是很危险及劳苦的事情,随时有可能死亡。特别是遇到暴政或朝政混乱的朝代,服兵役或劳役就更苦更危险。古代常出现那种服劳役吃不了苦而逃亡的,逃亡的都不敢回家乡,被抓到要杀头,还要连累父母亲被衙役责骂,甚至父亲被抓去代服劳役吃苦。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疏曰:“妇人以君子处勤劳之职,恐避役死亡,今思之,觊君子事讫得反(返)。我既得见君子,即知不远弃我而死亡,我于思则愈(我的忧思之情得以痊愈)。未见,恐其逃亡;既见,知其不死,故忧思愈也。”
- 鲂鱼赪尾:鲂(音房)鱼,鳊鱼的古称。今指鲤科鳊属鱼。身体侧扁,头尖,尾也小,鳞细,生活在淡水中。又名武昌鱼。赪(音真),浅红色,红色。“鲂鱼赪尾”已经成了一个固定词组或成语,它的意思是:比喻人忧劳国事,非常辛苦,就象鲂鱼尾巴累红了一样。鲂鱼的尾巴原来是白色的,累了就会变红。
- 王室如燬(音毁):《尔雅·释言》:“燬,火也。”《玉篇》:“烈火也。”这一句的大意是:王室酷烈,如烈火般。
- 父母孔迩:孔,很、甚;副词。在古汉语中,“孔”的这种用法很常见,如孔亟(甚急);孔多(很多);孔明(很完备;很洁净;很鲜明)。迩,近。“父母孔迩”字面的意思是:父母亲就在左近。言外之意是父母亲还健在,做什么事情应该先替父母及家里的亲人考虑一下。
赏析:《毛诗·序》:<汝坟>,道化行也。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言此妇人被文王之化,厚事其君子。
这段序的大意是:<汝坟>说的是道德教化的盛行。周文王的道德教化盛行于南方汝水大堤附近的诸侯国,那个地方的妇女能怜恤(怜爱体恤)自己的夫君,并劝勉夫君走正道。也就是说妇女受到文王的道德教化,知道怎样侍奉自己的夫君。
这首诗讲的是一位妇女在自己的夫君行役(服兵役、劳役或公务)回家后,诉说思念之情及劝勉夫君的一段话。当时南方一些诸侯国虽然已经受到了周文王道德教化的影响,但商纣王还在,老百姓经常要被征派劳役,生活还很困苦。诗中说“王室如燬”是指商纣王。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夫君,您离家行役之后)有一天,我顺着汝水的堤岸上走,去砍一些树枝回来当柴烧,也想在那等您,期望您办完公事尽快回家。可是,却一直没遇上您,我心里就象早上饥饿那样的难受。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今天,我又沿着汝水的堤岸走,说是去砍一些树枝回来当柴烧,其实是为了在您回家的路上等着您。又一年过去了,去年砍断的树枝,今年已经长出了新枝。啊!终于等到您回来了,夫君,您没有抛弃我们这个家庭而去啊!
鲂鱼赪尾,王室如燬;虽然如燬,父母孔迩。看着您为了国事,辛苦奔波,劳碌憔悴的样子,我心里很难受,纣王之政酷烈如火,我们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艰辛;虽然遇到了苛政,可是现在爹娘都健在,您还是要勉力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不要逃避劳役或懈怠,以免爹娘担心或受累。
这首诗虽然是以一位普通的妇女语气写的,但既然经过了圣人孔子的选择并将它编辑到《诗经》中去,那么它就有了内涵,它就有了想要让人领会的言外之意。
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古代,出现暴政的时候,一定是人民生活失去了安定的环境,首先就是有很多百姓要去服兵役。另外就是国王贪图享乐,兴修各种宫殿及娱乐设施,丁壮要被强征去做劳役,没有人种田。这样就会造成米价踊贵,人民生活困苦等等。用这首诗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鲂鱼赪尾(老百姓生活困顿)”的原因是“王室如燬(苛政猛于虎)”。
那么,遇到暴政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受“共产党文化”影响很深的人马上会想到:“要起义”、“斗争”、“砸烂旧社会”、“暴动”等等。现在的网络上也有很多人在宣扬这些东西,可是宣扬这些的人,都想让别人去“起义”,让别人去“暴动”,自己看风使舵。人人都明白所谓的“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因此热衷于鼓动别人起来造反。以暴易暴的方法能行吗?
《诗经》是怎么说的呢?“虽然如燬,父母孔迩。”从这一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诗经》并没有要我们采用以暴易暴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诗经》说:“虽然遇到了暴政,可是你在决定做什么事情之前,不应该为父母亲考虑一下吗?不应该为自己的亲人考虑一下吗?因为父母亲就在自己身边啊!(父母孔迩)”,用暴力去解决问题,势必也会殃及自己的亲人。
具体应该怎么办,这首诗没有说明,但各位读者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一看之前的《诗经》赏析<野有死麇>。
词汇运用:<汝坟>这首诗中的词汇,笔者在注释中基本上都说明了,因此就不再特别举例了。
结语:今天通过赏读这首诗,我们了解了上古时期的妇女怎样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未见君子,惄如调饥)。我们还了解了那时的妇女如何劝勉自己的丈夫在乱世中忍苦生存(虽然如燬,父母孔迩)。
- 关键字搜索:
- 【明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