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外国男人,中国社会已经颇能接受。然而大部分国人对投资外国证券却心有余悸。目前中国市场上存有的海外市场投资产品渠道有限,表现不佳,让投资者没有热情,固然是情有可原。然而,最根本的原因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在作祟:投资外国证券是高风险行为,国外证券市场可不是光有“牛”和“熊”,还有虎狼横行!
要是我说,不投资外国证券才是高风险行为,你可能难以置信(或者嗤之以鼻)。中国投资者的绝大部分金融和人力资产被一个突出的风险因素(risk factor)左右:中国经济成长率。虽然很多人都在讲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机会都在中国,但是如果我们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中国在全球公共交易市场上的权重还是非常低的。摩根士丹利全球股权指数(MSCI All Country World Index)是一个经常被用来代表(proxy)世界股权市场的指数,中国在其中的权重大概是百分之十。
另外,典型的机构投资者的长期资产配置中,新兴市场的比重一般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之间。相比之下你的投资组合大于百分之九十的配置在新兴市场的某一个国家上面,是不是有点失衡呢?由于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的时间还不长,而且高成长率掩盖了一些问题,所以中国还没有“机会”真正体会所谓的“经济危机”,因此,这个高度集中的风险因素还没有被充分意识到。
但是我们眼前有大量的触目惊心的例子——墨西哥、阿根廷、巴西、俄罗斯、韩国、不久前的冰岛、最近的希腊等等。一夜之间倾家荡产是发生频率相当高的事情。这里尤其要指出的一点是,中国经济成长率这个风险因素决定几乎所有的含中国主题的资产——股票、债券、产业项目、房地产等的回报率。在中国工作的你,你的工资收入,也就是你的人力资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来自中国经济。这就是风险过于集中的真正涵义。目前大部分的中国投资者,看起来好像把鸡蛋已经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却没有想到这些篮子全都摞在同一个墙头上。一旦这个墙头出现裂缝,后果真的会很严重。
除了隐含风险因素集中之外,中国经济高成长率掩盖了资源利用低效率的缺点。证据之一就是,出口占中国经济的比重估计在百分之三十左右,投资则在百分之四十左右,而数据显示,中国出口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不到百分之二。钱都被外国人赚走了,但是作为中国投资者你可以选择不为鱼肉,那就是投资于受惠于价廉物美的中国出口商品的企业(例如零售商业巨头沃尔玛Wal-mart),以及全球产业链的上游企业(例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等国的原材料公司)——它们大部分在国外。
还有,中美两国经济的相关性和依存性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中国政府的大部分外汇储备都投资于美国政府债券,中国的汇率政策也一直是紧盯美元,虽然汇改最近拉开了序幕,但是美元的影响力还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主导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美国经济的疾病很容易对中国产生不良影响。值得庆幸的是,你还是有避免“美元兴亡,匹夫无策”的处境的招数的——投资那些仍然享有健康经济状况的非美元经济区国家(如北欧、新兴市场国家、能源及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吧!
金融理论界对于“祖国偏好”(home country-bias)已经有相当数量的研究。“祖国偏好”指投资人投入本国证券市场的资金往往高于最优化的量。在美国,机构投资者投入美国股市和国外股市的平均比例是七比三(十年前是八比二),而美国股市总市值只占全球总市值的百分之四十五左右。有识之士对这个现状已经开始大声疾呼。相比之下,中国投资者已经不止是有“祖国偏好”了,对这种问题几乎没有任何警钟之声。
中国证券市场的起步晚、发展慢,缺乏深度和广度,这是不争的事实。投资渠道的狭窄,虽然还没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程度,也足以扭曲资产价格。走出国门,开放眼光,把你的投资机会圈扩大到全世界(尤其是那些与中国成长因素相关性很低的资产类别),才能让你的投资组合靠近最有效益投资曲线。
投资外国证券真的是那么高深莫测吗?其实,嫁个外国老公比起投资外国证券可能还更有“挑战性”。了解一个人,并且还要跨越文化的隔阂,需要你付出很大的努力。投资外国证券,你也需要花一些工夫,但是数字在各种文化里都包含相同的意义,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会因为文化背景不同就变掉了。另外,假如你想“偷懒”,至少你还可以交给专业投资管理人士打理。与外国老公磨合可没法请人代替!
当然,你并不需要完全按照世界股市的比例来配置。这里强调的是,你要先建立起“放眼世界”的观念,然后有意识地去寻找合适的机会。
总之,近水楼台先得月是不错,但是你的眼里可别只有近水楼台,那就成了“鼠目寸光”。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嫁给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