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胀形势正朝着失控的边缘发展。笔者以为,这是2009年的货币增量反映到物价水平上的必然过程。随着中国货币供应量在过去10年的极度超发,尤其是过去一年多放出的15万亿元的新增贷款所带来的基础货币扩张,将使中国的通胀形势越发覆水难收。
新近发布的官方CPI数据虽然依旧维持在3%附近,但可以预见的是,食品价格占据主导的CPI将在未来几个月持续上扬。刚刚过去的7月份,席卷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暴雨、洪灾对物价上行的推动,将逐步显现。粮食、蔬菜、生猪和其他商品价格都将持续攀升。
再加上产能过剩的下降、工资快速上升、投资和消费热潮持续等因素,中长期看来我们很难看到物价会持续下行的动力所在。即使由于政策的原因,出现通货紧缩,但这一过程恐怕也只是浪花一小朵,中国经济在未来数年内的主旋律,还将是持续高通胀。
而且中国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启动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以来,很多领域的价格被长期扭曲,如今随着“两难”问题的层出不穷,放开垄断行业的价格管制,理顺价格传导机制也到了非做不可的阶段。这也是通胀势必加速上扬的一大核心因素。
现在看来,政府对于能源和资源领域的价格改革已经不再回避,并开始有步骤地加以推进。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与其被动接受通货膨胀的结果,不如主动调整资源价格和环境价格,利用全球通胀的时间窗口理顺价格体系。这意味着我们朝着正确的市场方向迈进了关键一步。
其实,目前的通胀压力不仅仅来自于这些内生性因素,更让人心有余悸的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急升。这与2007年开始加速的那一轮通胀颇为相似。短短一个月时间,CRB指数录得了10%以上的涨幅,石油在80美元一线整固,铜价在8000美元之下蓄势,黄金亦处于随时会爆发的态势中。这些代表性大宗商品价格相继呈现走强的趋势,将让输入性通胀压力明显加大。而且,这一趋势短期内看不到结束的迹象。
由于目前世界各国实体经济发力艰难,总需求和总供给都明显不足,这就使得金融危机后放出的巨额流动性大量涌入了大宗商品市场。可以说,目前大宗商品不是供求所决定的市场,而是资本投机所决定的市场,全球通胀再次来临的预期越来越强烈。此外还有美国对伊朗动武的战争阴云笼罩。
若整体形势果真一步步恶化,那么中国的物价形势只能是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迎接通胀的挑战。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当此时刻,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不能再让新增贷款继续维持在月均5000亿元以上的规模,尤其是2011年的信贷增量绝不可再以七八万亿元的规模增加,否则这只会让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愈加离谱,同时让通胀形势比想象的还要严重。
在货币如此泛滥之际,房地产调控也承受着重压。虽然史上最严厉房地产新政言犹在耳,但我们看到房价依然保持着10%以上的同比增幅,环比也几乎看不到实质性的松动迹象。究其根源,还在于调控政策被货币泡沫所吞噬,当然地方政府贯彻不得力也是重要原因。“按下(房价)葫芦浮起(通胀)瓢”是接下来我们所能追求的较为理想的政策目标,不过现在看来可惜的是,最糟糕的情况已经隐现:葫芦和瓢都按不下去。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