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书法碑
傅山(1606年-1684年)山西太原人,字青主。傅山博通经史诸子与佛道之学,兼善书画,此外又精于医术,是中国书法史上奇特的人物。除了丰厚的学识之外,傅山满腔的爱国情操也颇受后人推崇。明朝灭亡,他因从事抗清活动被捕,出狱后,隐居不出,清廷几番笼络都被他严词拒绝。
这样的爱国志士论起书法,当然对作书人品格节操特别重视。他强调人品与书品的统一,“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正是这样的原则下最诚恳、最直接的表白。可想而知,众多前辈书家中,傅山最敬仰的是以忠义气节著称的颜真卿,他说:“常临羲之、献之各千遍,不以为意,惟鲁公姓名,写时便觉肃然起敬。”
那么的傅山书法如何呢?这位奉颜鲁公为榜样的书家,却以盘纾缠绕式的行草做为表现主轴,实在令人玩味。当然,历来书法大家无不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风格,正如傅山自己所言“正入变出”。但像这样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倒是出人意料。
这可从傅山“四宁四勿”的书法美学的中心思想一窥究竟。他说:“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勿安排”。傅山在政治上不愿同流合污,不愿屈膝谋求功名利禄,在书艺上,他不追求赵孟俯、董其昌式的精致、平顺、唯美的书风。赵、董的“圆转流丽”,他认为太容易了,只须“稍临之,则遂乱真矣”。
确实,傅山翻腾飞舞、酣畅淋漓的作品完全可展现出他深厚的古典基础功底与成熟的技法,但这般满纸“乱头粗服”的表现方式,不正又透露出他“勿安排”的率意背后仍隐藏一颗刻意求丑的心?这一求丑的执著使他强力的以“拙”、“丑”取代“美”、“媚”,以频繁的缠绕打断直来直往的书写。颜鲁公的书法也绝不属“美”、“媚”一路,然而对照傅山的恣意挥洒与颜鲁公端正而沉稳的书写,很明显的,令傅山自己“肃然起敬”的鲁公风范已所存无几,读者大约只能从那些东弯西拐、被打了结般的圆厚的线条丝丝追索了。
因笔下功夫不好而字拙、字丑,比起故作媚态以哗众取宠,在格调上当然高出许多。但若为舍媚而故作丑书,甚至为求特殊、求创新而放弃基本结构,追求丑态,则无异走入另一种极端。看来傅山作为一位修道人,他认识到了“作人”比“作字”重要,但说到去除人心的执著,他可还有一段路要走。
- 关键字搜索:
- 作字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