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几场不同的演讲会上都谈到阅读,所以在往返演讲会场的途中,我不停的思考“阅读”的本质,以及它曾经带给我的感受与经验。
曾经有好几年,我旅居在一个中文书报非常缺乏的西非洲国度奈及利亚,因此只要能够看到任何中文印刷品,都会感到格外亲切。那股油然而生的迫切求知欲,希望能与家乡大小事都接上轨,让我在网际网路尚未普及的时代里,对于能获得一本书、收到一本杂志或月刊,都会极为开心。
在非洲四年,当地的邮政可以说是半天捕鱼,两周晒网,很少正常营运。家乡寄来的物品,总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收到,而且所能拿到的,多半是一些无法被当地人顺手牵羊“转售”的东西。所以,只要邮政人员能“良心发现”的送来邮件,我们就好像中了乐透一般兴奋。
那四年间,家里可以读的书,大多是自己陆续带去的,而可以读到的杂志,多是先生办公室订阅的;要不然,就是向小摊贩购买选择有限的英文书报。
当时的我,可以用“杂食”来形容,抓到什么就读什么,即使凑巧买到一本英文杂志,都觉得幸运极了!那种窃喜,其实不过是一个想“与世界接轨”的小小心愿。
与世界接轨,接收世界各地的讯息,对于身处在台湾的人来说,好像随手可得,有时还可能因资讯爆炸而没时间观赏、阅读。但身处交通与资讯都几近隔绝的西非洲小城,如果没有架设卫星天线来收看外国频道,又没有网际网路,那么想知道世界上的人与事就真的是遥不可及了。
隔绝,造就了我的求知若渴。任何一本书、一本杂志,我都可以一气呵成。我想,这就是“渴望”吧。
那段期间,透过阅读,我也让自己成了短期的“医学与育婴专家”。因为在当地医疗设备极不完善的环境下,我怀了第一胎,这时,所有育婴知识都得透过书籍来了解。新手父母的忐忑不安,在怀胎九个月期间,只能将手中有限的书本与文字一读再读,生怕有所遗漏。
虽然当时也有一些派驻在非洲的欧美好友可以分享育儿经,但许多新生儿成长中的照料点滴,仍然是透过阅读来取得;这些中文书册就是我初为人母的专业导师。
记忆中难以抹灭的一次,是当时四个月大的大女儿双颊起了红疹。一开始,我对症状一知半解,只能从育婴专书里找出各种可能的原因,再寻求当地医生的检验。但过了一段时日仍未痊愈,焦急之余,只得赶紧坐飞机到大城市,找外国医生治疗。
那四年的生活,透过阅读,我排解了日常寂寥,也让自己或多或少与世界接轨,不至于落伍;更自学了不少过去不曾具备的居家、育婴、医护和生活知识。阅读,确实让我幸运的学会如何当父母,以及照料好新生女儿。
离开非洲,搬迁到美国的头一年,我还担心是否会因为“与世隔绝”了多年,而不再具备“都会人”的敏锐与多元性?有趣的是,一旦返回先进地区,我发现自己非但没有落伍,和一群朋友相比,在思路与汲取资讯的速度上,都还算敏捷呢。
一天,漫步在美国夏威夷的威基基海滩上,我顿时明了,想要与世界接轨,其实不受限于身处何方,重要的是那颗“求知”的心,是否愿意随时透过不同的阅读方式,让自己永不落伍。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阅读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