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遍赏各国“佳丽”——玩家侃老镜头(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

 2012-04-08 13: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本人姓王,因洋名Manfred读音如面粉,故网名“面粉王”。2005年,我上了一套数码单反相机及其配套的自动调焦镜头,不过新鲜头儿一过,我却觉得没劲了。直到一款老镜头到手后,我的摄影热情才被彻底点燃—这才是我梦寐以求的感觉。

随后,自动镜头全出手,遍尝天下老镜头。先是Zeiss、Rollei摄影镜头,而后又烧到了电影镜头。后来,我的乐趣从单纯的拍摄扩展到了对镜头 风格特色的琢磨。于是,摄影头、航拍头、放大头、投影头、电影头、民用的、工业用的、军用的,五花八门;法国的、德国的、英国的、美国的、瑞士的、荷兰 的,各国精品。不论有名气无名气、有膜的无膜的、单膜的多膜的,我都想法子弄回来玩玩。我天生好奇,爱探个究竟,常常对同一个型号的镜头,买好几支不同时 期的产品来比较,从中找出其最理想者,并总结出不同批次的成像特点。所以,我对镜头的认识,是通过自己的实际使用积累起来的,镜头接触多了,欣赏口味也随 之改变了。

我原以为,进行比拼之后,留5到6支、配齐焦距段就足矣。可是当我把玩了数十支、上百支老镜头之后,却越发不可收手了,结果就是钱包永远干瘪,防潮箱永远爆满。对我来说,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域、具有不同风格的镜头,就如同气质迥异的各国美女—后宫虽无三千,却足数百有余。

镜头与民族性格

遍赏各国“佳丽”之后,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各国的镜头都与该国的民族性格相通,举几个例子:

法国镜头。对于中国人,一提起光学,自然会想起德国,大多不知道法国光学在世界的地位。法国人在18世纪中叶首创光学玻璃的生产方法,是现代光学玻 璃工业的鼻祖。法国镜头从不缺解像力,例如被誉为当世第一高解像力的Kinoptik,此外还有Angenieux、Som Berthiot、Boyer、Foca等品牌,在解像力方面也都极为出色。法国镜头的色彩都很美,体现了法国人丰厚的艺术底蕴,例如被公认的 Angenieux。而几乎所有的法国镜头都具有旋涡状焦外的特殊成像效果,法国人似乎不太在乎这种失真,反而营造出自由奔放的氛围,这与法兰西民族生性 浪漫又不拘小节有关。

英国镜头。某日与一个电影制作基地的老板闲谈,问起他为何用德国的Zeiss镜头而不用英国Cooke镜头,他说Cooke太贵,用不起。是的,英 国镜头也比德国镜头只好不差,是越看越喜欢、越用越爱用的那种。它不像法国镜头那么热情奔放、明艳照人,而像英国绅士一样,内敛而不张扬,颜色沉稳厚重, 而又实力十足,Cooke电影镜头就具有这种特点。一如保守怀旧的英国人,许多英国镜头拍出的片子,调子怀旧写意、艺术感极强。

德国镜头。德国人对光学的贡献最大,这是毋庸置疑的。德国能够成为世界光学大国,与德国人性格严谨仔细、非常合适制造相机与镜头这种精密仪器有关。 但是,相比法国镜头,德国镜头少了点风情和浪漫;相比英国镜头,它又少了点画意和趣味。不过,德国一些相对弱小的品牌,如Voigtlander、 Schneider、Meyer、Kilfitt、Astro Berlin等早期生产的镜头,比大品牌的产品更有个性和艺术感觉。

有没有最好的镜头?

经常有人问,你玩了那么多镜头了,什么镜头才是最好的?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当初,我的镜头探索之旅也是为了寻找最好的,可是当我几乎玩遍了各种 公认的“牛头”之后,我却发现这个世界上的确有某一项或某几项指标最好的镜头,例如,色彩最好的是Angenieux,解像力最好的是Kinoptik, 散景最好的是Dallmeyer……而各方面表现都No.1的镜头却真没有。有所长必有所短,有所得必有所失,这个道理适用于世间万物,包括镜头。举一个 例子,无限远锐利、拍风景一流的镜头,其近距离成像就会太硬,拍人像特写时,皮肤显得像岩石般坚硬而表现不了柔润感;而拍人像非常美的镜头,无限远的锐度 就会比较软。看来十全十美的镜头,只存在于人们的愿望中,现实中是做不出来的。

评判镜头的好坏,与个人喜好、艺术修养和阅历有很大的关系。入门者眼中的好镜头,通常是“镜头好锐、好鲜艳、好清晰”等概念,资深人士则关注色彩色 调、立体感、层次过渡、高光控制、暗部细节、焦外特点等等。玩镜头如同喝茶,要懂得如何去品。我认为,好镜头有三种。为了方便理解,我就用美女或茶来作比 喻。

第一种是“萝莉”,天生丽质。骤眼看上去很漂亮,但因没啥文化和内涵,很快会觉得没劲,一个字:愣。在茶方面与之相应的是茉莉花茶,入口香,味道单 薄,不耐品。现代镜头大多走这个路子,主要体现为三高:反差高、锐度高、饱和度高。这种镜头拍出来的片子看上去很打眼,直接冲击你的视觉感官,但是很快就 会审美疲劳。

第二种是内秀的,俗称心灵美。这如同普洱茶,入口并不太香。这种镜头大多是上世纪60年代以前出产的老家伙,不是小孩子喜欢的萝莉,咋一看是不来电 的,甚至有些缺陷,例如锐度不足、反差低、色彩不真实、吃逆光严重。但只要你懂得如何驾驭它,却是越相处越发感觉到魅力无穷,越品味越发现其内涵丰富,醇 厚悠远,如一座宝山,时不时给你惊喜。而你,需要花时间去发掘、去了解,才能喜欢它、爱上它。这种镜头的代表是英国的Dallmeyer,以及德国 Hugo Meyer、Kilfitt、Astro Berlin以及Zeiss、Schneider早期的一些无膜或单膜镜头等。对于这种镜头,套用一句广告词:越欣赏,越懂欣赏。

第三种,集性感美貌和高雅气质于一身。这类镜头兼具老镜头的味道和现代头的高解像力,色彩华丽而不庸俗,具有贵族气质,以及适中的反差,强烈的立体 感和生动活泼、画意盎然的焦外。这类镜头很容易就让入门者踏上不归路,让老玩家倾囊据己有。例如法国的Angenieux、Kinoptik,英国的 Cooke,美国军用镜头General Scientific的Miltar系列,德国Carl Zeiss的Contarex等。

老镜头与现代镜头的区别

上世纪60年代之前的各国老镜头大都个性独特而张扬,不像现在的镜头那么同质化,它们常常是缺点和优点都很明显,比如最早期的梅耶(Hugo Meyer时期,Plasmat和Primoplan系列),很吃光、色彩欠,但其散景及反差特点,却独此一家,别无他号。老镜头普遍的优点是:立体感 强,细节丰富,焦外活跃生动;由于反差比现代头低,高光控制一般都比现代头好。

现代头锐度高,饱和度高,失真小,反差高,抗逆光性能强;缺点是立体感不足,成像较为生硬,高光控制与细节过渡不如老镜头。

老镜头在当年不是普通商品,甚至可以说是艺术品,多数老镜头在生产上不惜工本。由于不用考虑自动调焦问题,老镜头的绝大部分成本都搁在与光学有关的 地方,其中最注重的是玻璃,老镜头当中的大“牛头”必然采用了好玻璃。现代头则注重镀膜和电子部分(比如自动调焦是否更快),为了自动调焦,就要在重量与 质量之间找平衡,玻璃再好,太重了没法做自动调焦就不能采用。

50年之前的老镜头在当时都是贵族的玩意儿,产品生产不用太考虑成本,而且受制于当年的工艺水平、镀膜技术和设计计算能力(还没计算机辅助设计), 好镜头必须实打实地用昂贵玻璃。现代镜头则主要考虑是否好卖,并且追求MTF检测的高分。有人会说,MTF曲线检测镜头,是最客观、最科学的方法。其实 MTF是通过分析镜头拍摄粗粗细细的黑白线所得的分数,来告诉你镜头分辨率和反差的函数值,这并不是好镜头的全部构成因素,例如直接影响视觉美感的色调变 化、色彩风格等,这都不是MTF能测得出来的。

电影头与相机头的区别

现在玩电影头已经成了风潮,解像力更高、色彩更棒、味道更好是电影头给人的第一印象。大家知道,画幅越小,对镜头的分辨率要求越高;画幅越大,分辨 率要求越低。例如,如果120(中画幅)镜头的分辨率是60线,片幅更小的135镜头(下面按大众习惯,称之为全画幅)需要做到100线,才能同样清晰。 因为35毫米电影画幅约是全画幅的一半,16毫米电影画幅比4/3系统还要小,所以,电影头必须具有比相机头高得多的分辨率,才能用于电影银幕这种大面积 显示。由于电影头是工业品,制造成本允许较高,不像民用相机头那么抠门,镜头的实际像场常做得比标称画幅大,以截取中央部分的最佳成像。通常,40mm以 上焦距的35毫米电影头,像场几乎都可以覆盖135全画幅;100mm以上焦距的,像场大多可以覆盖6×6厘米的中画幅。我还测试过不少75mm和 85mm焦距的电影头,其像场居然比许多全画幅的同焦距镜头还大,可以覆盖645画幅。有了较大的像场和比全画幅高得多的分辨率,这就是电影头具有更高解 像力的先天优势所在。

另外,电影头分工非常仔细,焦距段分布比相机头更多更丰富。厂家在做电影镜时,追求的是其用途定位上的极致,而不是要一支镜头能应付所有用途。有一 次,一个影友试了Kilfitt 40mm f/2.8 A 微距电影头之后,批评说:“这个镜头微距成像很棒,但无限远很一般,看来电影头不过如此嘛。”这让我无语……

玩电影头,必“ACDK”

Zeiss和Leica是相机镜头的两座巅峰,可是在电影头世界,Leica几乎连影子都找不到,它仅出产过少量的业余用8毫米电影头;Zeiss 则是电影头三大品牌之一,其实真正好的Zeiss镜头主要集中在电影头领域。即便如此,在电影头发烧友心中,Zeiss的地位还比不上“ACDK——四大 电影镜头各自名称的首个字母”。

A:Angenieux,中文名:爱展能、安琴、爱斩人(因为很贵)。这世上,论色彩,Angenieux认第二,就无人敢认第一。它的色彩,不能 仅用浪漫来形容,那种美,只能去意会。这家法国第一大镜头厂对自己的色彩非常自信,它出产的镜头,无论高端低端,都秉承一致的色彩风格,区别只在于技术规 格和成像细节上,让你一看就知道是Angenieux。由于Angenieux的色彩太出色了,使人对它的解像力谈论不多,其实它的解像力极佳,而且刚柔 并济,实为难得。

C:Cooke,中文名:库克。它是英国镜头厂Taylor Hobson旗下的最著名产品,时至今日,仍与Angenieux、Zeiss并称电影头三大巨头。Cooke还有很多分类,如Speed Panchro、Kinetal、ivotal、Panchrotal等等,当中以Speed Panchro最佳。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大光比时的性能超强,在弱光下不温不火,到了光比巨大的正午大太阳下,无有能与之匹敌者。其高光控制极好,暗部细节 丰富,立体感突显。人们常说,欧美头在阳光下的表现不如日本头,那是因为他们没见识过Cooke。在颜色方面,Cooke是典型的英伦风格,比较中性。但 是Cooke几个系列镜头的色彩和成像风格差别不小,这一点不如Angenieux那么统一。

D:Dallmeyer,中文名:倒霉(刀梅)。对于喜欢这个英国镜头的人来说,他的钱包可就够倒霉的了。由于产量稀少,二手价炒得极高,动辄数万 元乃至近十万元。Dallmeyer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它那印象派风格的焦外散景,尤其是Super Six系列,用别的镜头无论如何都拍不出来的——不仅立体感极强,而且色彩独特、气氛怀旧,旋涡焦外也是它的特点。购买Dallmeyer,要认“DC” 标志(即Dallmeyer Coating,刀梅镀膜),并且,最昂贵的Super Six系列与其它系列的价格和成像差别都很大,因此不能只认Dallmeyer的牌子。

K:Kinoptik,中文名:坚无敌。它可以满足初玩顶级电影头的发烧友一切虚荣心:大名鼎鼎+超高价+超高解像力+超旋焦外。这被认为是世上解 像力最高的镜头,它的色彩在弱光下非常饱和厚重,在阳光下,饱和度却稍下降。Kinoptik是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的镜头,由于它的锐度超高,显得刚劲有 余而柔美不足,而且焦距越短,这个现象越明显。它的成像比较平,立体感不如上述的A、C、D。Kinoptik怕逆光也是出了名的,焦距越长越怕。与所有 小厂一样,Kinoptik的品控不如Angenieux,不同批次的差别很大,镜头的个体差异也很大。Kinoptik的焦外肆意挥洒,旋转得很厉害, 而且它的焦外光斑呈现一个一个带明亮边缘的椭圆形,香港人管这种独特的圈圈叫“富贵黄金圈”。

说说Zeiss Biotar和Contarex

作为对光学贡献最大的镜头巨匠,Zeiss拥有世上种类最多、系列最丰富、差异性最大镜头群。由于版面有限,这里挑选国内影友比较关注的两个系列来简述一下。

Biotar。始于1927年,非对称双高斯结构,它在当时以超大光圈而闻名于世。国内影友最熟悉的是75mm f/1.5和58mm f/2,并管前者叫“大B”,后者叫“小B”。这种叫法问题来了,Biotar还有很多焦距段,例如25mm f/1.4、 40mm f/1.4、50mm f/1.4、80mm f/2、105mm f/2、130mm f/2等等,那是不是58mm焦距段以下的,叫“小小B”、“SSSB”,75mm焦距段以上的叫“大大B”、“XXXB”呢?对于拥趸最多的75mm f/1.5,我曾经收集齐了它几乎所有的版本,包括二战前的无膜铜壳版(据说产量只有200支),上世纪50年代的18片光圈叶片铝壳版,以及之后的10 片光圈叶片缩水菠萝头,还有非常少见的黑色铜壳电影头版。Biotar镜头,做工是一代不如一代,第一代的做工最棒,像手表般精工细作;第二代改成铝壳之 后,也还算好看,但调焦手感差多了,镜头摸多了容易发黑(被手汗腐蚀氧化);到了第三代,连外形都变丑了,光圈叶片也少了很多,调焦手感松松垮垮。色彩则 是一代比一代浓郁(得益于镀膜技术的完善),不过综合成像水平依然是一代不如一代。正因如此,我现在留在手里的,只有第一代以及罕见的电影版。在 Zeiss镜头里,Biotar的焦外是比较活泼的,跟法国镜头一样天旋地转,要玩旋涡焦外又买不起法国镜头的朋友,不妨入手Biotar。

Contarex。因其机身额头上圆眼形测光表窗,而被西人称之为“Bullseye(牛眼)”,港人则称其为“独眼龙”。严格来说“牛眼”是对于 机身而言的,但今日,无论“牛眼”或“独眼龙”这一外号,均通用于Contarex的镜头上。毫无疑问,Contarex是Zeiss史上的巅峰,前无古 人,后无来者。上世纪50~70年代的Contarex,其价格昂贵得令人咋舌,是当时普通相机的10倍,它是面向一小撮专业人士的。价格太高,使 Contarex终究是昙花一现,在1972年便宣布停产。故此,相比Zeiss的其他镜头,Contarex的产量实在稀少,成为使用与收藏俱佳的珍 品。Contarex的昂贵,在它的做工和成像得到体现,做工如同艺术品般精致,成像之佳更在Zeiss相机镜头中无出其右,同时期的民主德国 Zeiss(Carl Zeiss Jena)镜头完全没有与它比拼的资格,Contax镜头在它面前更显俗气。Contarex有早期银色版和较罕见的全黑版,以及后期的黑身银围裙版(调 焦筒的饰环为银色,下称黑版),成像特点有点不同。银版镀膜偏蓝,反差稍低,逆光稍差,细节过渡非常好,拍中近距效果极佳;黑版的镀膜配方进化了,偏紫 色,反差略比银版高,锐度也随之显得高些,逆光稍好,整体表现比银版更为刚性。我比较倾向于短焦距且黑版为佳,比如25mm f/2.8,而55mm f/1.4和85mm f/2则以银版成像更细腻。Contarex是Zeiss相机镜头中古典与现代成像风格结合得最好的,又不计成本,毫无妥协的产品,尤其是它的广角 镜,35mm f/2、25mm f/2.8、21mm f/4.5、18mm f/4,全是同焦距段内无敌手的利器。

对于入门者,哪个时代的老镜头最值得购买?

上世纪50~60年代是镜头的黄金时代,那时,欧美大大小小的镜头厂相当多,各厂竞相“放卫星”,搞大光圈竞赛,拼世界纪录,镜头史上的一座又一座 丰碑大多在这个时期出现,很有点我国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味道。镜头结构设计在当时接近完善,彩色摄影也渐成主流,使得这个时期的镜头色彩比上世纪40年代 以前产的镜头更好、更艳丽,抗逆光性能也好得多。当时日本镜头尚未以廉价形式冲击世界,故而那时的镜头制造对成本不太苛刻,仍采用昂贵的玻璃来拼像质,所 以现在购买这个时期出产的镜头是相当超值的。

最后,感谢影友吧嗒熊对我玩老镜头的支持和理解,并感谢其他几位影友提供了镜头照片:Iguazu提供了Biotar 40mm f/1.4、75mm f/1.5第三版、105mm f/2、Contarex 250mm f/4第二版照片,Somebody提供了Biotar 50mm f/1.4、80mm f/2、130mm f/2等照片。


左边黑色的是Angenieux 50mm f/0.95,右边银色的是Som Berthiot 50mm f/0.95。


Kilfitt 90mm f/2.8和Kilfitt 40mm f/2.8微距镜头,前者在最大光圈时呈现柔焦效果,缩小光圈后极为锐利。


3款Biotar 75mm f/1.5镜头,其中左边的为第一代产品,产量非常稀少,据说只做了100支。


Contarex“牛眼”相机以及全部镜头的全家福,相机和镜头做工都非常精致。


Biotar全家福,后排是130mm、105mm、75mm第3代和第1代、50mm f/1.4,前排有40mm f/2、40mm f/1.4、80mm f/2。


Angenieux镜头做工非常精致,无论高端低端,都秉承一致的色彩风格,区别只在于技术规格和成像细节上。


Cooke 75mm f/2 电影头一代和二代型号,左为SER 2,右为SER 1,这是电影头玩家心中的神镜之一。


美国General Scientific军用镜头,成像风格与Cooke相似。


奥林巴斯E-1相机,Schneider 100mm f/2镜头,f/2,1/320秒,ISO 200。面粉王 摄


佳能EOS 5D相机,Biotar 75mm f/1.5镜头,f/1.5,1/125秒,ISO 400。面粉王 摄

来源:中国摄影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