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起源
《艺文类聚.赋篇》中有记载:“典籍记:炎帝精耕而陶,据此以考,炎帝与酒,关系甚密,是可必者。制酒之术有三:一为五谷;二为陶皿;三为术。炎帝始种五谷,后受启于“猿酿果酒”,遍采五谷精华,数载而得美酒。五谷乃世间精粹,故酒可舒筋血、通百脉。初无储处,炎帝制陶缶以储,缶后变为缸,缸而成坛。后人承袭,每逢祭祀,以缶盛酒,以敬炎帝,至今其俗不改。”
《路史.后纪》:“炎帝神农氏,姓伊名轨,一日石年,母安登感神于常羊,生神农于烈山之石室。”炎帝又称神农氏,炎帝身号、神农代号,在《世本.帝系篇》、《淮南子.时则训》等古籍中均有记载。炎帝即为神农氏,一直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
炎帝制耒耜,种五谷,尝百草、立市廛,治麻为布,作五弦琴,削木为弓,制作陶器,对原始社会贡献卓越,为人类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文明转化创造了条件。在湖南的炎帝陵纪念,便设有炎帝分五谷、尝百草的主题,除此之外,炎帝还是酒的创始人,而炎帝造酒便如黄帝造的指南车一样,在四千多年前的涿鹿之战中,对于战争的胜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涿鹿之战,炎帝、黄帝联盟大战蚩尤。大战旷日持久,黄帝和炎帝虽然联军,但依然不是蚩尤的对手,史书记载,黄帝曾“九战九败”(九为虚数,以示很多),据说蚩尤族善于制作兵器,其铜制兵器精良坚利,且部众勇猛剽悍,生性善战,擅长角牴,而北方部族削木为枪、捆石成斧很难抵挡蚩尤的尖兵利器。此外,天气也一直困扰着处于下风的盟军,战争爆发后,适逢浓雾和大风暴雨天气,直到黄帝发明指南车,战争方有转机,而帮助盟军赢的战争的除了黄帝的指南车,还有炎帝造的酒。
炎帝、黄帝兴于黄河北岸,很难适应阴湿的天气,加之屡遭败仗,食物匮乏,伤寒、痢疾等恶疾在军营中蔓延。这种气氛下,兵士们念家、恐惧、失落的情绪高涨,加之队伍每天都有减员,严重影响了部族的战斗力。而蚩尤部族地处东南,对潮湿的天气可谓习以为常,看着远远弱于己方的炎、黄联军,蚩尤部队士气暴涨,战斗力陡然提升。
据说一日双方交战,炎帝兵败太行山下,率兵躲入深山,蚩尤部看山中岭高林密,恐有埋伏,鸣金收兵。话说炎帝逃入山中,大雨已经连下了三天三夜,遍地泥泞,山中雾气弥漫、寒气逼人,连夜奔逃,士兵筋疲力尽,看面黄肌瘦的士兵在凄风冷雨中战栗,不少士兵感染疾病,痛苦呻吟。炎帝心有不忍,教士兵结草为绳、编叶为帐、制蓑衣。而后又率三五护卫,冒着风雨在深山中寻草药。
炎帝手扶竹杖,行至山腰之际,忽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雨点夹在冰雹,噼里啪啦的打将下来,炎帝等人匆忙进一山洞躲避。而想不到,这洞中却是一群猿猴的居所,一行人的突然闯入,致使在洞口嬉戏玩耍的猴子仓皇而逃,躲入山洞深处,黑漆漆的山洞深处,不时传来几声猿啼。
炎帝见之大喜,率众人追捕猴子,以作充饥之物,遂追至山洞深处,只觉空气中香气扑鼻,而且越往前走,香味越浓,炎帝不知是何味道,追至山洞尽头,顿觉香味异常浓重,只见群猴围着一汪清水上蹿下跳,不时俯而饮之,饮后手舞足蹈甚是欢愉,炎帝料想这香气定是池水所发,但一汪清水怎能发出如此香气,炎帝大为不解,命令众人先隐蔽观察、切勿打草惊蛇。只见几只小猴不时将水果、花朵投入池中,池底满是花瓣和瓜果,炎帝恍然大悟,原来是花果浸水的甜香。于是击掌为号,众人一跃而起,抓猴子,群猴大惊,四散逃跑,但仍然有数只落网。
炎帝来到水池前,附身一闻,顿觉香气怡人,炎帝捧而尝之,甘甜可口,胃中感到一阵暖流;多饮两捧,双颊红热,胸中如燃烧起一团火;再饮数捧,周身温暖;在这凄风冷雨的天气,甚是舒服。于是,炎帝引大军驻入洞中,每天吃猴肉,饮果酒,不出数日,湿寒之气尽去。
炎帝率部出山,蚩尤部早已收兵。撤回大本营后,炎帝烧制了水缸大小的陶器数十口,习猿猴之法,酿酒其中,以花果置于缸中,藏入封闭阴凉之所,发酵数日,方为美酒,常与士兵饮之。后将酒赠予族人,族人饮后,祛湿寒、疏经络,面色红润身强体壮,常年耕作之劳顿消退,于是尽显喜悦之色。族人以美酒为尊配佳肴宴请炎帝,以表恩情。由于酒能疏经通络、活血化瘀,因此酒还被用于加速血液流动,提升兴奋之需。经年之后,炎、黄联军与蚩尤再战,提早备足酒做战时供给之需,并命士兵战前饮用酒,激发勇气、提高士气,在指南车配合下,联军终于大败蚩尤,征服中原大地。
后联军部队及部族举行庆功,酒以其功被用以庆祝胜利必需之物。至此之后,酒成生活必备,用以消除疲劳、使作药引、治疗瘀伤,并作相互道贺、喜庆聚首等社交活动烘托气氛之物。
众所周知,炎帝“首倡农耕,惠民食粮,发明医药,佑民健康”,可谓功德无量。而酒的发明,恰是炎帝对“农”与“医”造诣的完美结合,缔造的又一崇高境界。时至今日,人们为了感谢炎帝,特以美酒来祭炎帝。中国人是炎黄子孙,祭祀炎帝,就是祭祀我们中国人的祖宗。顾“以酒敬天”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礼仪流传至今。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