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新闻网站,看到的是什邡全副武装的“人民警察”满大街追打手无寸铁的群众的照片,有一位花季少女在惊慌逃跑中被一群警察乱棍打到在地上,还有妇孺老幼被打得头破血流的。这些照片真实地见证着这个“和谐社会”,以及“伟大”、“光荣”、“正确”这些堂皇的字眼背后那深入骨髓的残暴与野蛮。对和平请愿的群众滥用暴力,甚至残酷杀戮,无论是谁,用什么托词都无法掩盖这些行为的野蛮本质,更不配以神的名义妄谈“宽恕”。
不知怎么,那些全副武装的黑衣大汉们当街向妇孺老幼挥舞警棍的场景让我想起了不久前观看的台湾大片《赛德克•巴莱》,那些赛德克族人挥动大刀和长矛大肆屠戮平民,甚至连妇孺老幼都不放过的场面。不要告诉我这是“起义”,因为他们杀戮的大多是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也不要告诉我这是赛德克人的传统,是“血祭祖灵”的伟大壮举,这种野蛮的行径绝不为文明社会所容。更不要告诉我,只有杀人出草,让自己的双手沾满别人的鲜血才能通过“彩虹桥”,回归“祖灵之家”。即使过去天上有那累累白骨砌成的“彩虹桥”,以及那些嗜血的“祖灵”,也必将在天地更新,万物净化的过程中完全消失。未来的天上不会再有那一切,正如未来的地上绝不会有杀人出草,血祭祖灵那些野蛮的“传统”。
雾社事件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的根源在于生蕃古老的“血祭祖灵”的传统,而这血腥野蛮的传统却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即使凶悍绝伦如莫纳•鲁道,也绝非一生下来就是杀人不眨眼的人。生长在那个以好杀为英勇,视人命如草芥的环境中,从小到大都接受那种文化所造就的观念灌输,自然造就了那样的生命。他们也必然会本能的维护那种古老的文化所造就的整个环境,维护他们的部族和传说、以及那些观念所形成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其中就包括杀人出草,血祭祖灵。
当“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的日本天皇,以及以太阳为旗帜的日本人将现代文明带到台湾全境的时候,势必会触动当地那些旧文化中的因素。于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两个不同的族群之间的新旧冲突就难以避免。然而凭借强大的武力,日本皇军很快就征服了当地的土著生蕃。如果之后的治理得当,本不该酿成雾社事件那样的悲剧。
从电影呈现的整个事件经过来看,赛德克族人所在的马赫坡驻在日本巡警的素质与土著暴动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地的赛德克人无缘见到天皇,甚至绝大多数都没去过日本。他们对天皇与日本的印象更多的是来自驻在当地的日本巡警。因此这些日本巡警若素质高,表现好,就能够赢得当地的人心,让土著更顺利的融入现代文明,这也就是为天皇和日本增光了。反之若日本巡警素质不够,表现欠佳,非但不能赢得当地土著的尊敬,反而会招致他们的鄙视和怨恨,而这种鄙视和怨恨又往往不限于对当地的日本巡警,那不等于是给天皇和日本抹黑了吗?
电影中我们看到,由于两种不同文化所造成的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差异是巨大的。如此巨大的差异背景下,日本人与当地土著之间产生矛盾也不足为奇。有时候矛盾会突然产生,关键在于日本人能否在矛盾面前高姿态。如果他们平时总是保持一个祥和的心态,遇到问题就会做好。试想若那些日本巡警一个个都是与人为善的,做什么事情总是考虑别人,每遇到问题时首先想,这件事对别人能不能承受得了,对别人有没有伤害,那么赛德克族人还会那么仇恨日本人吗?还会酿成雾社事件那样的惨案吗?
虽说观念与习俗上有很大差异,然而人心毕竟都是肉长的,只要真心对那些土著好,他们一定会领情,一定会感激,即使真有不明事理,恩将仇报的,那也是少数,绝不可能掀起那么大的恶浪来。可是如果日本人自己没做好,在矛盾面前不能后退一步,找自己的不是,那就麻烦了。本来就存在的巨大的文化与观念上的差异,再加上日本巡警素质不够,遇事处理失当,激化了矛盾,悲剧就是这么发生的。
当然,日本的武力足以粉碎任何叛乱。在皇军威力巨大的重炮面前,千军万马都可化为尘土。就连叛乱首领莫纳•鲁道自己也知道失败是必然的,没有任何侥幸的希望。然而毕竟雾社事件牵连了那么多无辜的日本人惨遭屠杀,其中不乏妇孺老幼。包括那些在叛乱中大量被击毙与自杀的土著,他们不也是生命吗?尽管他们抱着固有的观念,对日本人的文明还不能理解,然而他们不也是日本国的臣民吗?让他们平安幸福的生活繁衍下去不也是天皇的心愿吗?
那些土著生蕃固然凶狠彪悍,毕竟长期为化外之民,用日本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一时还是难以做到的。然而日本人毕竟身为皇民,何为向明而治?何为大正天下?何为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如果日本人自己都不能理解,不能这么去做,如何能指望教化那些土著生蕃?若不能阳光普照,最大限度的融和所有的人,又怎能称得上是朝日之国、大和民族?所以雾社事件中大肆血腥杀戮日本人的赛德克族固然罪孽深重,而那些素质不够,没有做好的日本巡警也难辞其咎。若在明治维新之前的幕府时代,这样的巡警即使侥幸在叛乱中不死,恐怕也只有切腹谢罪的份吧。
当然也有做得好的巡警,比如电影中那位年轻的帅哥小岛警官。如果所有的日本巡警都像小岛那样善待土著,有多少土著会冒着灭族的风险参与叛乱?其实电影中最让我同情、叹息的就是这位小岛警官了。
自从妻儿在叛乱中遇害之后,小岛就像变了一个人。为了给妻儿报仇,他不顾一切也要毁灭赛德克族,杀光赛德克族人。
如果说原来的小岛像一位慈悲的菩萨,那么后来的小岛就像一个嗜血的魔王。在小岛的身上最能体现出日本文化中菊花与刀的两面性,这种文化让日本人容易走极端,既让他们可以完全为了别人付出一切乃至生命,又让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杀光一切敌人,而且内心毫无歉疚之意。看来密宗东传对日本人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然而作为一名日本警官,在叛乱平息之后鼓动赛德克族人的世敌袭击收容所,杀戮那些已经投降了的赛德克族人,显然有违天皇之本意。如果天皇真的要完全消灭赛德克人,只需下旨即可,又何必假手他人?为泄私愤,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杀人,作为一名日本武士,实在是不妥。本来我真不忍心再说小岛的不是,毕竟他在叛乱中失去了那么温柔美丽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孩子。然而正所谓“春秋责备贤者”,对于越是优秀的贤者,可能要求就越严,标准就越高吧。
作为东方第一个接受现代文明的国家,日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这副重担并非是天皇一个人的,而是属于大和民族的每一个人的。这就要求每一个日本人都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乃至整个朝日之国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为了不辱使命,将文明传于各地,如旭日东升,遍照十方,日本人就需要克服自身极端的性格,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能与化外之民一般见识,也不能以日本人的标准去要求土著,而是尽量用善心去教化他们,化解文化与观念造成的巨大间隔,如此才能造就太阳底下的崭新的彩虹之桥。这就是电影《赛德克•巴莱》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