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序
蒋介石1975年4月逝世,享年87岁,我当时任职于美国国务院中国事务处,负责政治事务。因为我正在中国大陆差旅,而且台湾事务隶属其他单位,这位国民党年迈领导人的辞世,我并未特别留意。1960年代初期,我是驻台北的年轻外交官,曾在接见场合与蒋介石握过手两三次。他看起来已是矮小羸弱,握手之后,我更讶异于其握力之虚。
蒋介石去世时,我对他的看法与许多中国专家相近。他最为人知的是:身为冷酷的独裁者,统治将近50年;他也是失败的军事将领,在局势大逆转之下,丧失大陆于毛泽东。当时我的理解是:他除了被视为诚实外别无可取;即使自己诚实,却容许其支持者普遍的腐败。他似乎没有真正的原则或理想,也缺乏成就。那时影响我观点的书籍包括:艾萨克斯(Harold Isaacs)的《中国革命的悲剧》 (The Traged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佩克(Graham Peck)的《两种时代》(Two Kinds of Time)、马尔罗(Andre Malraux)的小说《人的命运》(Man's Fate)、塔克曼 (Barbara Tuchman)的《逆风沙》(Sand against the Wind)。
近二十年后,我写蒋介石之子与继任者的传记《蒋经国传》,我才发现蒋老先生并非西方经常描述的纸板型人物,他当然也不是台湾1980年代以前盛行的歌功颂德之作所描述的圣人。尽管如此,我在蒋经国的传记里对其父的描述,大抵仍未脱离西方常见的论述。哈佛大学出版社邀我继蒋经国传记之后,写一本蒋委员长的书。我曾再三谨慎思量,预期这会是艰难又费时的工作。虽然我当时对蒋的看法多属负面,身为温和的自由派与外交政策方面的务实者,我自认能开明看待其人其事。
我当时的印象是,西方既成的蒋介石全传,并未认真利用大量的新文献,不仅台湾与中国大陆,俄罗斯、日本、美国也都有新的文献逐渐公开,几位学者同意我的看法,我更受鼓舞。根据这些新资料,中国学者陆续发表数以百计敏锐、平衡的研究,内容包括特定事件以及蒋在台湾、大陆漫长统治期间国内外各种牵动因素。此外,當時蒋家即将分期公开蒋委员长涵盖56年的日记原本。
我准备《蒋经国传》所进行的访谈,加上后来的采访和计划中的访谈,我得以引用数百次相关人士的交谈,包括许多蒋介石的相识,不过这种谈话的机会正迅速消失,因为受访人士已日薄西山。我觉得将这些材料爬梳集结出来,是迷人又有意义的工作。在我的眼里,这部新作和《蒋经国传》都是特殊的载体,用来叙述中国痛苦、动荡、往往残酷的过渡时期:从二十世纪之交那个腐朽、守旧、受外国操控的王朝,一百年后转变成和平、稳定、繁荣、实力迅速增长的国家。
我在这个项目的旅行、研究、访谈过程中,渐渐视蒋介石为十分矛盾的人物。他是致力于现代化的新儒家主义者,支持女权,毫不介意妻子的外甥女兼密友是异装的同性恋。他也是强烈的民族主义者,对于中国过去遭受西方屈辱,感到极端痛苦;但是对于自己孙辈均为欧亚混血(两个非婚生者除外)毫无困扰。他缺乏魅力,不受同辈爱戴,但他的决心、勇气、正直,有时亦广受欢迎。他羞却,但性格威严,他沉稳,似乎缺乏幽默感又坏脾气,但也不时微笑,还偶尔痛哭。从他的日记来看,他是虔诚的基督徒。然而在民族生存、国家统一、个人政权受到威胁时,他会同意暴行。他在日记里有时会陷入偏执的怒骂,但面临危机时,他往往冷静并且善于分析,反映出他理解事情的动态与机会。在大陆时期,他也曾有过令人钦佩的军事功绩,但在1948、1949年间军事以溃败而终。或许并非刻意推动,他也为台湾蓬勃的民主发展奠定了基础。
蒋的日记令人以新的角度审视重大历史事件,包括他出人意料地升入国民党高层,早期左倾,1927年血腥清除共产党人,军阀反复叛乱,对日本五年绥靖政策的同时得以建立自己的军队,1936年著名的西安事变,他与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和交恶,以及他与周恩来长久的独特关系。其他浮现的新洞见还包括他在上海及其后的军事战略,他与斯大林合作对日作战,他与史迪威将军长期的斗争,以及他在珍珠港事件后对盟军认真的军事承诺——他的坚定却黯然失色于盟军反复履约以及他过于算计却不明智的反应。
二战后的戏剧性事件包括:注定失败的马歇尔使华,蒋对东北战役孤注一掷的灾难性决定,以及他早在1946年就有了撤退到台湾的计划。最后,蒋介石的日记与其他新材料,提供了他撤退到台湾后长期统治期间,许多先前不为人知的事实。例如对台湾本土人士粗暴、无谓的恐吓,并且压制其中潜在的反对力量;不满于自己在国民党内的领导地位;对于韩战以及后来越战的悲观看法;私下承认自己不会活着看到“大陆光复”(虽然同时公开宣布“反攻”在望,并且利用这种警告得到华盛顿的特殊待遇);同样地,他将两次可能引发核战的金门危机,转化为自己的优势;他拒绝了艾森豪威尔可能导致中美战争的冒险建议。
其他重要事件后续发生,但蒋介石面对最后一次重大危机,是以务实态度回应:尼克松向毛泽东施以缓和政策,蒋却隐藏了自己对尼克松的厌恶,蒋显然是从周恩来那里最先得到消息。现代世界重要领导人之中,蒋介石在最高决策圈未间断地积极参与世界变革大事,时间之久,可能无出其右者。仅就此原因,蒋介石的故事是吸引人的,无论读者如何评断他在那段动荡时期毁誉参半的事迹。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