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女孩朱令(网络图片/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配图)
近日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将沉寂近20年的清华大学朱令案推至公众视野,民间除对朱令原室友孙维疑似凶手的猜测和对其背景人肉搜索外,还向白宫请愿驱逐孙维。此案也再次引发中国司法公信力危机。
今年4月发生的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案,重新激活沉寂了近20年的清华大学朱令案,该事件一度成为网络上最热门话题。随着该事件升温,在美华人发起向白宫“请愿”,要求美国政府驱逐目前移居美国的朱令当年室友、一度被指认为“凶手”的孙维,以让她回国接受重新调查,至目前已有十万多人签名支持。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也在网上呼吁美国遣返孙维,让中方调查:“如果她是清白的,还她清白。如果她有罪,让她偿罪。”
19年前的离奇案件
“朱令案”发生在1994年,时年20岁、多才多艺的朱令当时为清华大学化学系二年级学生;1994年朱令首次出现奇怪的中毒症状,一度入住北京同仁医院,未能查出病因;1995年3月,朱令再度出现更为严重的腹痛、脱发、肌肉麻痹以及呼吸衰竭等症状,一度生命垂危。朱令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向国外医学专家求助,最终被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铊中毒。1995年北京警方立案,锁定朱令同寝室女生孙维为唯一嫌疑人,问讯多个小时后很快释放孙维;1997年,在公众压力下首次拘审孙维,孙否认投毒;1998年,北京警方宣布无确凿证据,案件结办;2006年,孙维移居美国,多次公开声明自己没有投毒。失去自理能力的朱令与年迈的父母生活在一起。
上周五中国官方在网络上开始全面封杀“朱令案”信息,“朱令”、“孙维”、“铊中毒”等成为敏感词,新浪名博陈坤、姚晨、李开复等发出的关于“朱令案”的微博皆遭删除;网络封杀并没有阻止公众对此案的讨论,剖析案情、人肉搜索孙维家庭背景等内容出现在天涯社区、凯迪及海外“文学城”等各大网络社区。
吊诡的是,5月5日,中国官媒“新华社”高调发表对此案的评论“舆论呼吁及时澄清朱令案”,该文章表示:“该案20年来,坊间传言未断,目前这种‘全民福尔摩斯'式的以讹传讹,无论对于受害者朱令,还是”嫌疑人“孙某,都是不公平的”;但该文也清晰表达要求司法机关公示公众关注和质疑的案情真相,以建立司法公信;5月6日,另一官媒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记者许川对朱令家人的访问;《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也相继对此事做出报道。
“此前是因为政治介入,现在仍然是?”
香港《苹果日报》在报道中称:因为铊属剧毒化学品,普通人无法获得,朱令案发生时外界质疑为投毒。北京公安在1995年立案,并锁定嫌疑人为朱的同学室友孙维,因为据称孙妒嫉朱,且是唯一有机会接触铊、同时又与朱密切接触的人。公安一度拘查孙,但最后以“无确凿证据”将她释放,孙后嫁给美国人定居美国。她曾数度声明否认投毒。该报道历数孙维家世:爷爷孙越崎是民革中央名誉主席,95年去世前深得时任中共总书记江泽民敬重;堂叔孙孚凌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父亲孙大武是民革中央委员。
5月7日,香港《南华早报》以“官媒重提‘朱令铊中毒案' 或涉政治角力”为题进行报道,指中国网民质疑较多的一点是孙维显赫的家庭背景。但《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5月7日在其新浪微博中发出博文称:“孙家在北京的那点‘背景'算不上什么,尤其是,19年后的公安部还用得着怕他们吗?” 胡的这番话被北京的分析人士解读为:有新的政治力量希望借此表态。而中国的网民则普遍认为,一桩并不复杂的刑事案件会在19年后又重新提起,“此前是因为政治介入,现在仍然是。”
对此中国知名维权律师江天勇向德国之声表示,他并不愿意解析朱令案背后的政治动向,从法律层面来说,该案本不是案情简单的案件,近20年一无结果,皆因权力干预司法:“老案子反映的是老问题,这说明中国的司法没有任何独立性,一旦有权力稍微一介入,司法就不能够达到查清事实、惩罚犯罪、保护公民权利的目的。”
网络助推朱父向北京警方申请公开调查结果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报道,朱令的父亲吴承之向媒体表示,根据公安部的一份材料,朱令案已1998年结办,1998年8月25日,公安机关告知朱令父母,由于证据不足,解除对孙维的嫌疑,并取消之前对她的出国限制。而朱令父母2008年曾向北京市公安局提出申请公开朱令案的侦破过程和结果,却被北京市公安局拒绝,至今未有进一步回应,朱父表示会再向北京公安局申请公开调查结果。
对此江天勇表示支持,他认为权力笼罩下的中国司法,朱令案绝不是个案,随着网络的活跃,不公案件将逐渐“晒在阳光下”,直接考验中国司法,因此对于朱令案,他认为当局必须直接面对:“这个案件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提醒当局最好的解决问题、维护稳定的办法就是,依照法律规定,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就这个案子,当局应该立即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同时对当年如果有公权力人员参与其中、涉及犯罪、涉嫌渎职,应该依法追究。这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