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火烧掉100亩山林,最终目的竟然只是为进了监狱吃牢饭,让自己不再食宿无着。近日,江门市蓬江区法院审理了一起特殊的放火案,放火烧山想进监狱的48岁男子胥某被判入狱6年。看罢这条新闻,让人想起08年《京华时报》的一篇报道,一位年届七旬的湖南农民付达信为了“不愁吃穿”在北京站持刀抢劫,他抢劫完了不逃跑,反而等待被抢者喊叫,以便引警察来抓。宣判后,付老汉恳求法官重判自己,“法官,您再好好审审吧,判得太轻了。”“判太轻,过两年出去还是不能养活自己怎么办?”“实在不行就再抢劫,然后回监狱里养老。”
各种犯罪入狱皆因“牢”有所养
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亨利,曾有一篇著名的小说《警察和赞美诗》。其中的主人公苏比:在冬天来临之际,苏比想方设法到监狱过冬,他六次犯事,为非作歹,可是都没有如愿,正当他听到教堂赞美诗,决定重新做人时,却被莫名其妙逮捕了。胥某和付老汉简直是苏比中国版了。只是相较于48岁的胥某为了“吃牢饭”,第一次放火即入狱;和为了“不愁吃穿”在北京站持刀抢劫的付老汉,第二次抢劫就如愿入狱。他们似乎比作家欧.亨利笔下的流浪汉苏比似乎运气要好得多!
互联网上稍加搜索,就不难发现,在中国因为生活困境想“吃牢饭”,和打“入狱养老”主意的人并不只是此二人。2006年71岁的广东中山流浪汉李召坤也同样选择了故意纵火。在向警方主动自首后,他这样交代自己的犯罪动机:“我曾听说放火烧山可以坐牢,而坐牢有饭吃、有衣穿,不用再流浪。”而《新京报》之前的一篇更让人震惊,北京顺义法院曾开审一个抢劫案,抢劫犯的犯罪动机居然是因为自己犯了重病,无钱医治,希望犯罪后进入监狱里获得国家免费治疗。
“政府,我想回监狱!为什么会有人越狱?”
有位86岁的河南老囚犯孙来有,半辈子五进五出监狱,在狱中度过43年。每一次到该出狱时,他哭闹着不愿离开。86岁的孙来有因年老体衰已瘫痪在床近三年。监狱为了他的生活起居,给他配备了两名护理人员,负责他的服药、洗澡、洗衣和吃饭。饭食为监狱特供,包括一盒牛奶、一个鸡蛋或蛋花汤。出狱后,狱警赵海伟第一次到敬老院回访,孙来有立即展开双手说:“政府,我想回监狱”。赵海伟还对媒体说,有次路过第三监狱因乌鲁木齐越狱事件而加固的围墙时,这个老囚犯嘴里不住喃喃,为什么会有人越狱……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用这句俗语来形容监狱围墙内外两边的心态,是再合适不过了。一方面是一些入狱的人想早日释放,一方面却是有人想方设法让自己早日入狱。但是谁不珍惜外面的自由的生活,谁愿意蹲大牢?用七十多岁的付老汉的话说,蹲大牢之前的日子“食不果腹”,自从被抓后,生活一下子好了起来,每天一日三餐能吃饱了,不用劳动,生病了有人看。从这个角度说,抢劫入狱满足了他对“好生活”的全部想象。尽管让人匪夷所思,但这样的选择却或多或少让人有些心酸。
《肖申克的救赎》里的老布鲁克斯
说起越狱,就让人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个叫布鲁克的老囚犯,年轻时因犯杀人罪被判无期徒刑,关进了肖申克监狱。布鲁克读过大学,是监狱里少有的知识分子,因此被派去管理图书室。由于他的良好表现,在他68岁那年,终于被批准假释,重获自由。出狱后政府还为布鲁克安排了一份工作,让他在一家超市当包装员,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美好。然而,面对自由新世界,他无所适从,每天都过得胆战心惊,度日如年,常常在噩梦中惊醒。他很快就精神崩溃,甚至想过再杀一个人,重返监狱。最终,他上吊自杀。
消息传到监狱,大家都感到不可思议,以为布鲁克疯了。只有黑人囚犯瑞德一脸平静说道:“他没有疯,他只是被体制化了。”是啊,他整整坐了50年牢,早已适应了高墙内的生活,在狱中有名望、有地位,过得衣食无忧。出狱之后,这一切不复存在,他感觉自己突然变成了废物。甚至在得知自己即将被假释出狱时,为了能让自己留下,他竟然拿刀挟持狱友,想用以身试法来逃脱被假释的命运。可是,依旧未能如愿。最后,他在政府救助的公寓的悬梁上,刻下了“Brooks is here”放弃了生存的权利。他的结局是那样无奈,无奈的用一根绳子结束了生命!
与布鲁克相比,众多中国版的《肖申克的救赎》,无疑是对中国当前养老和社会保障制度最深刻的讽刺。我们没有理由指责于他们牢狱中“老有所养”的“夙愿”。一个无法让每一位国民都安享晚年的制度,不仅是造成个人悲剧的肇事者,也是社会养老保障不足的悲哀。同样,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要体现在每年巨大的对外援助的“面子”上,也要体现在国内底层民众的基本生活保障的“里子”上。只有这样那些想故意犯罪主动入狱的人,才不会越来越多,监狱的大门才不会因此被挤破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