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琴台善政 名垂千古(图)

 2014-05-11 22:4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抚琴图
在《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里,都记载着一位用音乐教化,使社会和谐的“琴师县令”,他就是唐代鲁山县令元德秀
 
元德秀(696—754),字紫芝,祖居洛阳,是唐代诗人元结的宗兄和老师。元家世代廉洁,元德秀的父亲曾任延州刺史,临终时除了一张祖传的古琴之外,家徒四壁、两袖清风。
 
元德秀少年丧父,但他天性质朴敦厚,事母至孝。他被推荐参加进士考试,因不忍离开母亲左右,他就背着母亲进了京城。后元德秀出任鲁山县令。从此,这位精通音律的琴师,便按照“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儒家经典理论,独辟蹊径,探索治理之道。
 
提起古琴,人们常会想起春秋时的俞伯牙、钟子期。而唐朝开元年间,在鲁山筑琴台、抚琴与民同乐的县令元德秀,把琴台当作体谅下情与“审音理政”的窗口,全县百姓都成了他的“知音”。
 
元德秀通过质朴若流水的音乐教化,把鲁山治理得路不拾遗。由于政通人和,百姓爱戴,纳粮时,不用差役下乡催促,只要元德秀抱琴登台弹奏一曲《庆丰收》,全县百姓听到琴声,便奔相走告缴纳皇粮。
 
有段日子,鲁山闹虎患,有个被关押的小偷请求打虎赎身,元德秀答应了他。有官吏劝阻元德秀:“这小偷如果趁机逃走了,您不是要受到牵累吗?”元德秀说:“我已经答应了他,不能背弃约定。如果出了问题,我承担罪责,不牵连别人。”第二天,小偷带着死老虎回来了,全县的人都为此感叹。
 
元德秀仁德、诚信的“琴台善政”,千百年来一直为文人墨客所歌颂。明代诗人姚裕在《琴台》一诗中写道:“琴台百尺枕苍天,今日登临忆往年。漫想紫芝为政暇,几多情思付丝弦。”明代成化年间,鲁山教谕陈孜在《琴台善政》一诗中写道:“贤侯德政爱民深,百尺高台静抚琴。一曲清风弦上调,满腔和气轸中吟。伯牙昔日堪同操?单父当年不易心。高山流水非独乐,至今追慕仰德音。”
 
大唐开元二十三年(西元735年),为庆贺边塞大捷,唐玄宗亲临东都洛阳,这位“首创梨园”的大唐天子诏令方圆三百里内的刺史、县令,率能歌善舞之伶人,俱赴东都五风楼前献艺,优胜者将得重赏。四方刺史、县令应诏而至。其中,有个夸张的河内太守用车装着几百个演员,打扮的都很“炫”,有的还装扮成犀牛大象,大概想用这个方式夺个冠军。
 
而元德秀没有这些虚张声势的行头,只是背着瑶琴,带了几十个音乐人士,一起演唱了一首他自己作的《于蒍于》歌,内容大约类似“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寸丝寸缕,衡念物力惟艰”。唐玄宗听了感叹道:“贤人之言哉!”(《新唐书·元德秀传》)。他转身对宰相说:“像河内太守那样挥金如土,百姓难免涂炭之灾啊。”于是玄宗重赏元德秀,喜欢搞”面子工程“的河内太守却丢了官。
 
据史载,元德秀终生以七弦为妻,不曾婚娶,平日俸禄,多用来扶老存孤,赈济穷困百姓。他在鲁山当了三年县令后,便抱琴乘车,退隐于陆浑(今嵩县境内)山村。鲁山百姓见元县长空手而去,拥上来夹道相送,含泪话别。
 
(责任编辑:夏裔)
来源: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