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是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很适合结亲。“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在一般情况下来说,确实有其合理性。
古人認為,婚姻不仅是一个新家庭的建立,也是男女双方所承袭父母家庭的家庭氛围、生活方式和文化一定程度的融合。夫妻好合的基礎在于双方在價值觀和生活习性、理念方面的一致或相近。如果價值觀相同,有相近的生活习惯,对现实事物的看法相近,生活中才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才会有共同的快乐,婚姻生活會相對穩定;反之,很容易造成夫妻間的衝突。
要说“门当户对”的这种婚姻观念,还是从建筑学中延伸而出的。《说文解字》上说:“门,闻也,从二户;户,护也,半门曰户。” 所以,“门当”与“户对”其实是古民居建筑中大门的组成部分。
“门当”,原指大宅门前的一对石鼓,又叫抱鼓石,有的抱鼓石坐落于门础上。因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人们信其能避邪,故民间广泛用石鼓代“门当”。“门当”的形状有圆形与方形之分,文官家宅用方形,武官府邸为圆形。
“户对”, 即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木雕,是将安装门扇上轴所用连楹固定在上槛的构件,取双数,故名“户对”。又因形似妇女头上的发簪,也称为“门簪”。
用木头雕刻的“户对”位于门楣上方,典型的样式为圆形短柱,每根长一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雕刻图案多以四季花卉为主,也有写如吉祥如意、福禄寿德、平安等吉祥文字,意在祈求人气旺盛、香火永续;而用砖雕刻而成的“户对”则位于门楣两侧,上面大多刻有以瑞兽珍禽为主题的图案。
“户对”的多少与宅院主人官品职位的高低有关。古时三品以下官宦人家的门上有两个户对,三品的有四个,二品的有六个,一品的是八个,只有皇帝的皇宫才能有九个,取“九鼎之尊”之意。
根据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学的美学原理,大门前有门当的宅院必有户对,所以,“门当”、“户对”常常被同呼并称。“门当”、“户对”上往往雕刻有适合主人身份的图案,而且门当的大小、户对的多少又标志着宅第主人家财势的高低。所以,“门当”和“户对”除了有镇宅装饰的作用外,还是宅第主人身份、地位、家境的重要标志。
古人重视门弟等级观念,在婚姻大事上更是如此。古时侯媒人在说媒前都要先观察一下这家人的“门当”纹饰、形状和“户对”数量。如果“门当”镌刻花卉图案,表明该宅第为经商世家;如果为素面无花卉图案,则为官宦府第。如果门前的“门当”是一个方形上立一瑞兽,那这家就是文官,文官一般在门口雕一对方形书箱和砚台,再在书箱上立一瑞兽,作镇宅之用。武官家宅门前自然立一对战鼓,就是圆形。另外,找有相同数量“户对”的家去说媒才容易成功,不然就是“门不当,户不对”了。
“门当户对”不仅是古代婚姻嫁娶的一种衡量标准,也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成语,用来比喻婚嫁的男女双方身份和家境相近或般配。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