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刘伯温学白居易?“野梅烧不尽”有深意(图)

 2017-05-01 10: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刘伯温学白居易?“野梅烧不尽”有深意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摄影:乙欣)

古戍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刘基(1311—1375年),字伯温,处州青田(今浙江青田县)人。元末进士,曾任浙东行省郎中、高安县丞等职。为官清正,不避豪强,因一再受排挤而弃官归里,隐居读书。朱元璋起兵后,被邀请出山,协理军政事务,功绩卓著,为明代开国元勋,官至御史中丞,封诚意伯。洪武四年(1371年)辞官。卒后谥文成。刘基是元末明初的诗文大家,又是一位大预言家,并著有《诚意伯文集》。他的诗多揭露元朝暴政,反映百姓疾苦,风格雄健。

《古戍》这首诗是刘基五律中的名篇,大概写于元朝覆亡的前夕。诗中主要反映元末战乱不已、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与希望。

诗的前半部分,形象而概括地描述了这种动乱的社会现象。战火熊熊,笳声阵阵,到处在拼杀,遍地是血与火。这样动荡的社会,势必带来惨重的恶果,即“虎豹”横行,“桑麻”无收,而且这并非局部的,“九州”、“四海”皆如此。

展现在诗人眼前的,远处是孤云与衰草相接,近处是江面空阔雪盖沙,一派凄清、萧条和寂寥的景象。然而,诗人既看到战争给社会造成的巨大破坏,以及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时也看到在这个动荡、黑暗的社会现实里,透出来的曙光和振奋人心的希望——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此联虽化用白居易的诗句,但意境却卓然不同。白诗是说: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这里的“野梅”(“野梅”隐对物是“官花”),却是另一番意境:战乱之火残酷暴烈,把一切都烧了,但野地的寒梅并没有被烧绝,花儿尽管只有两三朵,但她代表着坚强不屈、超群卓绝的生命。浴火重生之后,她依然寒香如故。这是报春之花,预示着严寒必然过去,春天即将来临。这表现了诗人对社会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这首诗,内容含隐,意境深邃,情寓于景,体现出作者的沉郁、雄健的诗歌风格。

責任编辑: 云淡风轻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