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者都乐观开朗、心地善良、为人随和。(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怎样才能长寿是现在人们追求与热议的话题。因各国人种、气候、食物、习俗等各不相同,健康长寿之道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长寿者都乐观开朗、心地善良、为人随和。
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伊丽莎白等认为人要活百岁,合理膳食占25%,其它占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占到了50%。
那么“心理平衡”究竟怎么理解?又该怎样做到呢?
“压力激素”影响“心理平衡”
心理学家称“压力激素”为“毒性激素”,因为一个人在大发雷霆时,身体产生的压力激素,足以致小鼠于死地。
《黄帝内经》也曾记载:“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结,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所以医病先医“心”。
现代医学发现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理的压抑感有关。如果人整天焦躁不安、发怒、紧张等,令压力激素水平长时间居高不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受到抑制和摧毁,心血管系统也会由于长期过劳而变得格外脆弱。
人在快乐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益性激素让人心绪放松,产生快感,这种身心都很舒服的良好状态,可使人体各个机能互相协调、平衡,促进健康。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才能更多的分泌快乐的“益性激素”,减少“压力激素”呢?
1、确定一个目标,勤于思考
新的研究表明,“目标感很强”对健康有益。因为生活中是否有追求,决定了一个人的心态,进而决定其生理状况。
医学界也发现,人退休后,因人生目标突然消失,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状况均会急剧下降。
为何会如此?因为如果你没有目标,死亡便成了唯一的“目标”,那么隐藏在你潜意识里的自毁机制就会悄然启动,让你的身体每况愈下。
勤于思考的人的脑血管处于舒展状态,因此,经常用脑可以促进脑部的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2、心要静,身要动
养心、静心、修心、调控意识情绪是养生的基本常识,但却经常被大家忽视。心静则身安,身安则体健,心安体健则百病少生。动能生阳,阳气旺盛而通达,则气血流畅,肌肉丰满,筋骨强健。
养生专家提倡的养生的三大法宝:心要静,身要动,营养均衡不过剩。
3、助人为乐有治疗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与人为善,常做好事,给予别人“物质上”的帮助,能使致死率降低42%;给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能使致死率降低30%。
精神病专家指出,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是预防和治疗忧郁症的良方。
个案: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介绍了一个女病人的故事:艾丽斯几年前因失恋得了抑郁症,离开东部老家,移居到中西部去生活。中西部生活节奏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温情。好几次,艾丽斯从停车场出来上车道,尽管车道上排着长长的车队,但总是有人给她让道。
这种彬彬有礼、先人后己的行为,让艾丽斯深受感动。时间一久,艾丽斯也养成了给停车场出来的车让道的习惯,她喜欢这种友善的行为,每一次小小的“付出”,都会给她带来一种无可名状的快乐。一年以后,艾丽斯的抑郁症不治而愈了。
4、家庭和睦是长寿的秘诀之一
美国心理学教授研究发现:影响寿命的决定性因素中,排第一名的是“人际关系”。他们说,人际关系可能比蔬菜水果、经常锻练和定期体检更加重要。
家庭和睦、与朋友相处愉快,有一个较好的人际关系是长寿的秘诀之一!
美国一位精神病学家一项长达25年的“人格与心脏关系”的跟踪调查发现:心胸狭隘、名利心重、敌视情绪强的人,死亡率高达14%;而心胸开阔、助人为乐、性格随和的人,其死亡率仅为2.5%。心脏病的发病率,前者也是后者的5倍。
分析其原因,他说:人际关系不好,令其心里充满着愤怒、怨恨、敌对和不满情绪,会致使交感神经时常处于亢奋状态,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分泌得过多。
5、付出友善就会收获友善
当我们对别人微笑时,别人也会以微笑相迎。无论是和朋友在一起,还是与老同学聊天,记得都要保持微笑,付出友善。
这个友善包括:赞美、幽默、微笑、尊重、礼让、随和、包容、宽恕、体谅、同情、忠诚、倾听等。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收获别人的友善,心情也会更好。
6、情绪不佳,恐导致肝病
肝对血循环量的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人在情绪不佳、生气郁闷的时候,也会影响肝的疏泄,而出现肝和肝经气滞血结的情况。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人的精神压力也随之增大,于是各种负面情绪会经常影响到人的健康。
其实,决定人寿命长短的不仅仅是吃和运动,而是藏在每一个人心中的:尊重、助人、感恩、包容、幽默,还有愉快的心情和积极的心态。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