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美国后,才学会如何真正爱中国。(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3月23日讯】有人说,出国和围城婚姻一样,外面的人想冲进去,里面的人想冲出来……想起那篇《美国不是天堂,中国不是地狱》的小文,说许多人在中国时痛恨中国,上了公知们的当,认为美国才是人间天堂,有优厚福利,有公平司法,更不存在歧视。但当这些人到了美国却发现自己非常难以适应,反而越来越喜欢中国了。
最近不少微信公号转载了这篇文章《生活在美国 让我学会了如何爱中国》。
文章作者表示,读完《美国不是天堂,中国不是地狱》的小文后不禁问自己:“我自己是否越来越爱中国了?”
作者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原因却并非如这篇文章所言。
作者表示,在哪个国家生活都有酸甜苦辣,这是人之常情;无论到哪里都不会天上掉馅饼,无论到何处都有人情冷暖。
贪官选择逃逸到美国自然有他们的道理,贪官们在中国口口声声指责他人不爱国自然有他们的用意,他们不能代表一个普通常人,而一个常人的感受才是我们要探讨的。
从数据入手,我们比较一下有多少中国人选择移民到美国,又有多少美国人选择到中国生活,大概这个比率是1000:1。这说明了每个人自己心中都有一干秤,萝卜黄瓜,各有所爱,但最终还是要看数量比率才说明问题。中国新娘年少却肯嫁给美国老头,却没听说过美国年少新娘嫁给中国老头的,中国却有不少越南新娘,其中道理不言自明。
不过,作者感觉自己爱不爱国和选择住在哪里没有太多关系,不像有些人把“我没有移民”看成是当革命志士的标准。
那些打着为国家办某某学院招牌坑害国家利益的人,那些名义上到国外为国家办投资项目却吃里扒外贪污公款的人,那些嚷嚷自己最爱国的人却出卖国家利益的人,也都与爱国无关。
但是,这些事情多了,大家习以为常,却没有认真反思,依然拾起这些人的招牌念念有词,念同样的经,说同样的话,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心态,甚至为那些爱国骗子们制造了遮羞布。
让人迷惑的是这篇文章把“美国”和“中国”两者对立起来,非此即彼,俨然是阶级对垒,让人无所适从。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可以选择在美国生活,也可以选择在中国生活,还可以选择在两国轮换生活,更可以同时爱中国和美国,这才是真实的现实生活。
有的华人到了美国数十年还是喜欢吃中国菜,有的华裔英文教授还是喜欢中国诗词,更多的华人数代人在美国还是拜中国菩萨,而美国人也喜欢学习一些中国民俗文化,这恰恰说明文化是人类共同财富,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沟通渠道,让人们公平竞争,和平分享。
只要人与人是平等的,文化当然也就是平等的。
许多中国人感到中国文化被边缘化,因为他们并没有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文化,往往把自己身上的劣根性当成了“中华文化”,导致毛病尾大不掉。真实的民族文化才更具有世界性,那些人为假造的中国文化必然被人类进化所淘汰干净。
刚到美国的华人通常有几年适应期,有人容易适应,有人不容易适应,这是常识。
如果有意把不适应说成是“反感美国”,那么农民工们到中国大城市当民工是否“反感中国大城市”呢?
那种把“反感”美国延伸到“反对”美国,把“反对”美国文化当成对中国的“热爱”的推理,逻辑关系非常奇怪,让人啼笑皆非。
从正常人的角度理解,一个华人到了美国,自然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因地制宜地生活,和爱不爱国没啥关系,和反对美国更没有什么关系。他也许讨厌那个美国老板,或者憎恨某个开罚单的警察,但他依然希望留在美国生活。
如果硬是要把“爱中国”和“恨美国”拉到一起,那么一个人有没有权力选择“爱”与“恨”才是最重要的,作者认为恨美国只要没犯法,没人敢拿你怎样。
从各类中国到美国的移民经历看,往往那些原来在中国享受特权的人最难以适应,反而那些有点一技之长的农民们最容易适应。农民比较实在,吃苦耐劳,在美国干同样活比中国工资高几倍,而且不用讨薪,老板怕工人多过工人怕老板。农民不玩虚的,从小都是没人爱没人理习惯了,自然不会觉得到美国失去了任何特权或荣誉。
中国是个等级伦理社会,连一个小小公务员都有特权,他们到美国顿时失去了虚构的高贵感,产生自我孤立的心态也是自然的。这种争论也很容易解决----你可以选择回到中国呀。
作者强调,他个人非常热爱中国,但这个“中国”是他自己可以感受到的中国,并非其他人强加给他的中国。
作者曾经多少次为中国救灾捐款,为山区少数民族捐教材,并希望有更多机会深入中国农村基层挖掘改革潜力,这些工作并不需要任何经济回报,更多的是自我奉献,他能感受到自己那份“爱心存在”才是他的追求。爱人是爱国的前提,国不是空洞的国,她必须有他所爱的人才配得起他的爱。
有人爱中国但选择在美国工作赚钱,如司马南先生;有人可以选择在美国工作赚钱却留在中国为人民呼喊,如柴静女士;有人喜欢美国但更喜欢中国,就如作者自己,各走各的路,理解他人也更能理解自己,真的爱国之心谁都不能剥夺。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