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使用不当,会对耳朵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以前成天戴耳机听音乐的,普遍是年轻人。随着前几年MP3与近年智慧手机的流行,不管是音乐、影片、游戏,为了避免音乐扰人,不分男女老少,越来越多人也开始动辄戴起各式耳机。
不但如此,也有人在教导、分享学习经验时,也会建议一些语言学习者,在睡觉时可以听音乐、广播等,利用睡眠时的潜意识来学习。
最近就有位国二学生睡觉时戴耳机听音乐,隔天醒来却发现有一只耳朵失聪,听不见声音,紧急就医后才发现是“突发性耳聋”,听力在住院5天后才逐渐恢复。
这则案例是由亚洲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田辉绩所分享,他指出很多现代人喜欢借由戴耳机的方式,享受个人空间。这方法对年轻族群比较没有什么困扰,只要听50分钟休息10分钟,听力就不容易受到影响。只是若音量过大,长时间累积下来,可能也会让毛细胞受不了。
田辉绩提醒,只要睡觉,就千万不要戴耳机。因为一旦进入睡眠状态后,人体血液循环就会变慢,当毛细胞持续受到刺激,但血液无法及时供应的话,就会造成突发性耳聋。而他收治的那名少年,是因为睡到一半一只耳机掉了,否则两耳都会受到损伤。
那么哪种耳机最伤耳呢?田辉绩指出“入耳式耳机”对耳朵最伤,因为根据研究,这款耳机的音量无法散射。如果要戴耳机,尽可能选择耳垫有泡棉缓冲的“耳罩式耳机”,音量也比较散射,或者是骨导式耳机也不错。
那么常见的耳机种类有哪些呢?
1、耳塞式耳机
这应该是最多人一开始接触的类型了,早期购买手机、MP3时,附赠的耳机大多就是这种。
耳塞式耳机由于尺寸单一,加上材质多为塑胶,而每个人耳型不同,所以配戴容易产生不适、脱落等问题。为了改善这个现象,许多厂商会额外配备海棉套、耳翼等,提高配戴的舒适感。
因为声音没有完全封闭在耳道中,所以隔音不佳,许多人会因此调大音量,也容易造成听力受损。但反过来,能听见周遭环境声音,也是受到许多人喜欢的原因之一,这样在人车拥挤的路上行走时,心理也会多一分安全感。
2、入耳式/耳道式耳机
目前的主流款式,柔软、大小不一的矽胶耳塞,能完美与耳道密合;封闭空间不但隔绝外部杂音,也让声音传达更清楚,音质发挥性更广。
这类耳机由于造型流线多变,轻巧好携带,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3、耳挂式耳机
这类耳机有多个挂勾,可以勾在耳朵,增加稳定度,但耳机本身像是缩小的耳罩式耳机,仅能贴在耳朵上,密闭性不佳,隔音效果也不好。
4、耳罩式/头戴式/全罩式耳机
此款耳机有两块大型海棉垫,能将耳朵包覆住;也因为面积大,可以配置更多细腻的驱动单体,音乐效果十分良好,多为专业录音室首选。缺点是体积十分庞大,不易携带。
5、骨传导式耳机
自从Google 眼镜用了骨传导技术,才让大家发现到,原来音乐还有这种不需要塞在耳道的有趣“听”法。骨传导式耳机因为使用时双耳开放,解决了配戴不适的问题,也能保持耳朵内部的清洁与卫生。
运动时配戴也因为能听到外部环境的声音,可以避免许多危险的情况。只是目前因为还达不到传统耳机的音质,所以这款耳机的主要定位仍在“运动耳机”。
虽然耳机的种类繁多,但正确使用不滥用,同时注意定时清洁,才能避免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