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主派的影响力日益缩小。(图片来源:VOA)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2019年3月7日讯】香港的议会中,未必同意政府的一群议员,称为“泛民主派”。
之所以有个“泛”字,是因为他们像战国时期被强秦毁灭的六国一样松散,难以一致行动。
至于近年因雨伞革命而兴起的“本土派”,因为被禁制参选,所以并非议会内的阵营。当然主张香港独立的群体,应该也会被政府违宪破坏参选权,这些就不在讨论之列。
长期有这么多选民投给民主派,是香港人长期相信,香港政府与高级公务员在北京政府压力或利诱下,渐渐出卖掉自己的权利。也就是言论自由、选举权、法治。
选民投票理由是颇为现实,就是希望民主派能够在议会过半,团结起来可以反对一些法案,维持自己现有的权利。香港大部份人支持民主派的理由,并非基于进步与信任民主派,反而是基于保守与不信任政府。
不过,相当一部份的民主派,认为选民支持的是自己所声言的意识形态,包括而不仅限于所谓的“普世价值”、最低工资、支持家庭团聚令更多新移民流入等“道德高地”。民主派不少都相信,自己会得到选票,是因为道德上的优越。
虽然泛民主派有各种主张,但在香港政府的专权体制下,他们没有执政的可能性,无法变成政策。因为欠缺权力,最终他们也只是在封建皇朝的谏官一样,向政府“发声”与“争取”,如果当权者听了下去,某天自己支持的政策真的通过了,就是“成功争取”,所以香港的议员和现在的网络红人没什么分别,只是说话比较大声的百姓。
所谓的从政,往往是拿议席资源去经营压力团体,搞社会运动。故他们重视的是自己的“运动”能否日后继续取得公费去延续。维持香港人的既有权利并非第一位,票数够的时候就顺便反对政府议案,向选民展示政绩。
选民对民主派的期望,与民主派对自己的认知,很可能有相当差异。
在泛民主派在地方议会还是占优时,看似是没有冲突的。但在2014年人大确定了香港没有普选特首,以后在2016年,香港政府开始破坏香港人的平等参选权,以及取消当选议员资格后,问题就出现。
这两件事出现后,已经有客观证据证明,泛民主派再怎样选,都不再能保障香港人的权利。即使2016年香港的地方议会选举,支持政府的议席少过一半,政府透过取消资格,补选等手段,能把议席数变成过半。泛民主派不仅没有升级手段,甚至部份议员认为抗争会影响选情而反对抗争升级。他们知道不升级就不可能对政府构成威胁,但他们更害怕升级的代价。
所以,选民所期望的“投泛民主派就能保障权利”,这点已不再成立。而泛民主派还是觉得选民应该投给自己,不是因为自己能保障选民的权利,而是认为必须延续自己的“运动”,但怎样投,他们都不会因此而升级,因为升级就可能导致政府或北京不悦,取消其议席,使其运动拿不到公费。
这里所投射的香港未来,是香港人权利不断的失去的同时,自己的运动在资源上延续,而他们延续下去的运动,则永远不会超过政府能接受的界线,也就是要接受“当个被政府驯养的温和反对声音”好过“拿不到政府钱而且被镇压的反对声音”。
因此,部份过去支持泛民主派的选民,在自己的权利不再受到保障后,不少也失去了投泛民主派的理由,最终导致了投票率的下降,这在2016年之后的几次补选中,已经看得出迹像。
而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变成像中国的“民主政党”一样的政治花瓶。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